張欣韻(建投投資副總經理)2016年10月
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在過去的15年中,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從宏觀經濟層面,中國經濟在2010年發生了本質變化,人口紅利和儲蓄率在2011年達到最高峰以後開始快速下滑,新興經濟體快速增長的兩大動力——勞動力和資本在中國已現疲态。中國的全要素生産率在經濟危機後,已經陷入将近十年的增長停滞期。
要逆轉這一趨勢,必須加快人力資本提升,進行技術和制度的創新。我們認爲,海外并購是中國企業在企業微觀層面,學習全球先進經驗,實現人力資本、技術和管理制度創新,實現跨越發展的有效的途徑和手段。
中國買家的New Age
随着中國的産業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中國的海外并購也在發生變化。5到10年前,中國的海外并購交易超過50%集中在石油礦産等自然資源領域,而最近的兩三年,技術進步和消費升級已經成爲并購的主要目的,先進制造、消費等産業的海外并購交易已經占到了2015年并購總額的50%以上。2016年上半年,工業制造、消費品、汽車等行業的并購案數量占到了2/3,新行業的轉移在加速進行。
同時,國内增長潛力已接近飽和,中國龍頭企業自然将眼光投向具有先進技術、品牌市場容量大、法制健全的領先公司。十年前高高在上的偶像現在就在眼前,普遍心動不已。而發達國家的許多龍頭公司,盡管擁有先進的管理系統、技術和品牌優勢,但由于本地區經濟下行、市場飽和,導緻盈利水平不高、估值下降,對市場和資本有持續的需求,因此與中國企業之間産生了強大的吸引力。
國有資本的投資邏輯
作爲國有資本,我們希望能夠抓住目前中國技術結構、産業結構、組織結構調整積極的趨勢,以技術進步和消費升級爲主線進行投資。我們專注于先進制造、消費服務、醫療、環保、文化傳媒等四五個大的領域,整合全球資源和市場,力圖成爲中國核心關鍵産業的資源整合者,幫助中國企業創造價值。
在上述投資理念和實踐下,過去兩三年我們進行了一些海外并購的嘗試,基本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聯合産業投資者進行海外并購,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達到互補共赢的局面。
第二種模式是絕對控股,我們作爲主導者在全球範圍内整合産業資源。絕對控股模式的出發點在于,一方面将我們的财務交易和資源能力與本土企業的産業資源行對接,另一方面希望通過參與公司管理公司治理,加速本土企業的國際化。
作爲一個具有戰略高度、長期眼光和市場導向的國有财務投資者,我們在交易的判斷上,有相對理性和全面的考量,看重行業的戰略價值、價格合理性、企業持續盈利能力和現金回報情況,基本不考慮單純利用估值差異的市場對沖交易,在價格判斷、債務融資、盡職調查方面具有良好的經驗。
同時,我們支持中國企業家參與中國的投資财團,甚至通過與賣方的直接溝通,增加中國企業的可信度。許多在中國份額領先的企業,在海外投資者眼中知名度和體量尚有差距,而我們的參與通常可以解決問題,這更多是信譽的問題。
跨文化的投後管理如何進行?
跨國公司的治理充滿了挑戰,特别是對于缺乏海外運營經驗的中國企業而言。許多中資企業一廂情願地認爲,保留管理層就可以高枕無憂地保持被收購标的運行穩定。然而,5個月的蜜月期過後,文化差異、戰略執行、語言障礙、董事會和管理層之間的博弈,都會讓投後管理充滿了挑戰、矛盾和摩擦。
引入投資者,建立相對平衡多元化的董事會結構,增加董事會與管理層之間博弈的空間,會給公司帶來好處。此外,經營層的管理機制,要平衡之前的股東規定、當地慣例和中方股東在戰略、财務管控方面的要求,投資者作爲更市場化的外力,也能敦促本土企業以更國際化、市場化的方式,管控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