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JIC Investment Forum
JIC投資沙龍第十一期 | 海外投資:全球視野與中國潛能
在“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國家相關利好政策的支持和推動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願望非常強烈。普華永道和中國股權投資基金協會聯合發布的2016年《全球并購市場年度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交易金額增長了近3倍,達1340億美元,超過前兩年中企海外并購交易金額的總和。然而,海外并購有自己的遊戲規則和風險暗流,并購過程中的法律、财務、政治、市場等風險及整合階段産生的各種問題都成爲持續困擾中企的難題。另一方面,全球經濟正在經曆深度調整,也使得中企出海之路更具挑戰。

本次沙龍爲2016“與世界對話”鳳凰國際論壇分論壇,聚焦于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浪潮,旨在探讨中國資本海外布局中的全球視野與中國潛能,爲中國資本的海外投資探尋最佳路徑,爲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長遠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近300位觀衆與媒體與會論道,共同探讨中企海外投資中的機遇與風險。
Event Live
活动现场实况
Viewpoints
嘉賓觀點
  • 顧建國(中國建投集團常務副總裁)2016年10月
    在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持續升溫,中國資本成爲重塑全球經濟格局的核心動能,海外投資也逐步成爲中國企業尋求優質标的資産、引進全球先進資源、科學規劃資産配置、探索經濟增長新引擎的核心渠道。
    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熱潮,是在國家頂層戰略指引下,深度參與全球價值鏈重構的戰略進程。同時,在全球經濟深度調整、世界經濟持續下行的背景下,境外優質資産的估值變動爲中國企業投資布局提供了黃金窗口。
    在政府與市場的雙重推動下,中國資本頻頻出海,深刻影響着全球經濟與産業的發展趨勢。但同時,跨境投資中的複雜風險因素也在考驗着每一個企業的投資哲學。機遇與風險并存的背景下,如何以全球前端視野,挖掘中國潛能,成爲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過程中的關鍵命題。
    中國建投作爲一家國有綜合性投資集團,遵循助推中國産業提質發展,追求長期穩健投資回報的投資理念,聚焦于利用全球資源,推動技術進步,把握變革動力,促進産業發展的投資主題。
    目前,中國建投已在全球多個主要經濟區域,在高端制造、大消費等核心産業完成了多項跨境并購。未來,中國建投将通過收購海外市場擁有龍頭地位、掌握先進技術的優秀公司,引進全球領先的關鍵技術,推動中國相關産業和民族企業的技術進步與升級發展。
    霍建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
    當前海外投資最主要的問題是風險,我們駕馭國際投資環境與跨國企業的能力和水平仍然有待提高。現在很多企業,見着機會就往外沖,不做前期分析就敢大膽拍闆,投資項目魚龍混雜,海外投資不是這樣玩的。所以,企業如何從項目中選出适合自己的投資領域非常關鍵,是需要眼光、需要全球視野的。
    因此,企業要深入了解和把握國際市場的行情和當下市場的變化。另外,美國華爾街操縱市場的能力是很強的,盯住華爾街、盯住金融市場、盯住投資風險,才能看得更清楚。
    此外,也要注意内部,最大的内部風險是用人風險。對現代企業而言,内部整合、人力資源配置是第一步,但這一步的難度又需要很高的水平,所以企業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太多。
    中國勢必要在國際的投資規則上扮演主角,所以中國在G20上一再表示,将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但是,全球治理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需要大國之間的協商,而中國又代表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我們如何完成與大國之間的協商,來達成在全球治理的基本共識?我想,中國會先在一些空白點上發力,發揮我們的作用和影響力。
    我們清楚地知道,參與全球治理不是要打掉這一切,不是推倒了重來。習主席一再表示,我們不是要建自己的後花園,而是想建一個世界的百花園。所以,全球治理絕不是說,在某一時間點上由誰主導,而是需要不斷在每一件事上成功表現,積累基礎和影響力。全球各國對我們的認可和信任,才能構成我們的影響力和主導力。
    我國正着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其中一個目标就是要培育企業參與國際競争的新優勢。現在是踐行的過程,所以,企業在當中要不斷地提高自己,不斷地适應國際市場的形勢變化,不斷地提高駕馭複雜國際投資環境的能力和水平。
    Timothy Stratford(前任美國駐華貿易代表)
    中國對美投資的機遇與挑戰的話題,非常令人興奮。我堅信,中國對美投資可以極大造福投資者,同時反過來,美國對華投資也是互利的。
    中國的投資方應看到主要的六個方面,以确保他們在美國的投資能夠成功——
    首先,要了解美國的國家安全情況;第二點就是要了解美國的法律規則;第三點要增大透明度以及在遵守法律方面的規範;第四點要了解其他的海外投資額會如何影響你的在美投資;第五點是要加強與當地政府和當地社會的聯系;第六點是要發展出一些機制來管理。
    目前出現的風險在于,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越來越大,全球各國都出現了這樣的趨勢。例如,我們兩個總統候選人都提到了,要增收40%的出口關稅,以解決美國人民對經濟增長與就業貿易的擔憂。但從長期來看,雙邊的貿易投資是符合兩國人民利益的,也是我們雙邊貿易協定的組成部分。
    顧建國
    (中國建投集團常務副總裁)2016年10月
    霍建國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
    Timothy Stratford
    (前任美國駐華貿易代表)
  • 張欣韻(建投投資副總經理)2016年10月
    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在過去的15年中,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從宏觀經濟層面,中國經濟在2010年發生了本質變化,人口紅利和儲蓄率在2011年達到最高峰以後開始快速下滑,新興經濟體快速增長的兩大動力——勞動力和資本在中國已現疲态。中國的全要素生産率在經濟危機後,已經陷入将近十年的增長停滞期。
    要逆轉這一趨勢,必須加快人力資本提升,進行技術和制度的創新。我們認爲,海外并購是中國企業在企業微觀層面,學習全球先進經驗,實現人力資本、技術和管理制度創新,實現跨越發展的有效的途徑和手段。
    中國買家的New Age

    随着中國的産業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中國的海外并購也在發生變化。5到10年前,中國的海外并購交易超過50%集中在石油礦産等自然資源領域,而最近的兩三年,技術進步和消費升級已經成爲并購的主要目的,先進制造、消費等産業的海外并購交易已經占到了2015年并購總額的50%以上。2016年上半年,工業制造、消費品、汽車等行業的并購案數量占到了2/3,新行業的轉移在加速進行。
    同時,國内增長潛力已接近飽和,中國龍頭企業自然将眼光投向具有先進技術、品牌市場容量大、法制健全的領先公司。十年前高高在上的偶像現在就在眼前,普遍心動不已。而發達國家的許多龍頭公司,盡管擁有先進的管理系統、技術和品牌優勢,但由于本地區經濟下行、市場飽和,導緻盈利水平不高、估值下降,對市場和資本有持續的需求,因此與中國企業之間産生了強大的吸引力。
    國有資本的投資邏輯

    作爲國有資本,我們希望能夠抓住目前中國技術結構、産業結構、組織結構調整積極的趨勢,以技術進步和消費升級爲主線進行投資。我們專注于先進制造、消費服務、醫療、環保、文化傳媒等四五個大的領域,整合全球資源和市場,力圖成爲中國核心關鍵産業的資源整合者,幫助中國企業創造價值。
    在上述投資理念和實踐下,過去兩三年我們進行了一些海外并購的嘗試,基本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聯合産業投資者進行海外并購,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達到互補共赢的局面。
    第二種模式是絕對控股,我們作爲主導者在全球範圍内整合産業資源。絕對控股模式的出發點在于,一方面将我們的财務交易和資源能力與本土企業的産業資源行對接,另一方面希望通過參與公司管理公司治理,加速本土企業的國際化。
    作爲一個具有戰略高度、長期眼光和市場導向的國有财務投資者,我們在交易的判斷上,有相對理性和全面的考量,看重行業的戰略價值、價格合理性、企業持續盈利能力和現金回報情況,基本不考慮單純利用估值差異的市場對沖交易,在價格判斷、債務融資、盡職調查方面具有良好的經驗。
    同時,我們支持中國企業家參與中國的投資财團,甚至通過與賣方的直接溝通,增加中國企業的可信度。許多在中國份額領先的企業,在海外投資者眼中知名度和體量尚有差距,而我們的參與通常可以解決問題,這更多是信譽的問題。
    跨文化的投後管理如何進行?

    跨國公司的治理充滿了挑戰,特别是對于缺乏海外運營經驗的中國企業而言。許多中資企業一廂情願地認爲,保留管理層就可以高枕無憂地保持被收購标的運行穩定。然而,5個月的蜜月期過後,文化差異、戰略執行、語言障礙、董事會和管理層之間的博弈,都會讓投後管理充滿了挑戰、矛盾和摩擦。
    引入投資者,建立相對平衡多元化的董事會結構,增加董事會與管理層之間博弈的空間,會給公司帶來好處。此外,經營層的管理機制,要平衡之前的股東規定、當地慣例和中方股東在戰略、财務管控方面的要求,投資者作爲更市場化的外力,也能敦促本土企業以更國際化、市場化的方式,管控好公司。
    單學(建投華科首席投資官、建投資本董事長)2016年10月
    我們作爲一個私募股權機構,能夠爲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提供什麽樣的幫助?
    對實業公司而言,能力和精力聚焦在研發、制造、銷售等領域,盡管對海外優質資産充滿戰略上的興趣,但對并購操作缺乏相關經驗。雖然可以聘請第三方中介機構提供輔助性支持,但他們往往不能真正抓住企業最核心的需求。在這方面,私募資本能提供更多的幫助。
    第一,基金相對于戰略投資人更爲中立,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被收購方的防禦心理。從以前接觸的項目來看,我們這樣一個以金融财務爲背景的并購基金作爲海外投資主體,和被并購企業以及出售企業的母公司之間沒有技術沖突,在收購過程中更容易被接受。
    第二,審批環節相對簡單。在大規模并購中,審批是一個關鍵的不确定因素,影響最終交易的完成。尤其是國有企業,涉及的審批機構更多,審查時間也更長。在這方面,基金本身具有一定優勢,如果上市公司參與基金設立、認購一定比例份額,往往隻需通過相關交易所預先披露和公告。
    在這一點上,中國建投在國際上有多次海外并購和投資的案例,尤其是在美國、歐洲的審批機構建立了比較好的口碑和信譽。我們雖然是央企,但無論在高科技還是制造領域的大型項目,都獲得了歐美主流審批機構的認可。這正是金融和産業結合帶來的優勢。
    第三,私募資本具備并購整合的實力和資源,能提供給并購者充分有效的融資和管理服務。産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一定會需要金融資本的支持,需要借助資本的力量成長和擴張;而資本同樣需要與産業的深度綁定和協同,才能夠将資金的優勢持續擴大。
    現在中國海外并購體量增長很快,但以第二大經濟體的規模而言,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中國建投作爲擁有多年國内外投資經驗的企業,具備足夠高的産業高度和實業情懷,具有強大的金融背景和一定的實業運作能力,期待與中國産業資本一起攜手,通過國際化的投資和并購,爲中國實體經濟的跨越式發展貢獻能力、資源和價值。
    張欣韻
    (建投投資副總經理)2016年10月
    單學
    (建投華科首席投資官、建投資本董事長)2016年10月
顧建國(中國建投集團常務副總裁)2016年10月
在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持續升溫,中國資本成爲重塑全球經濟格局的核心動能,海外投資也逐步成爲中國企業尋求優質标的資産、引進全球先進資源、科學規劃資産配置、探索經濟增長新引擎的核心渠道。
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熱潮,是在國家頂層戰略指引下,深度參與全球價值鏈重構的戰略進程。同時,在全球經濟深度調整、世界經濟持續下行的背景下,境外優質資産的估值變動爲中國企業投資布局提供了黃金窗口。
在政府與市場的雙重推動下,中國資本頻頻出海,深刻影響着全球經濟與産業的發展趨勢。但同時,跨境投資中的複雜風險因素也在考驗着每一個企業的投資哲學。機遇與風險并存的背景下,如何以全球前端視野,挖掘中國潛能,成爲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過程中的關鍵命題。
中國建投作爲一家國有綜合性投資集團,遵循助推中國産業提質發展,追求長期穩健投資回報的投資理念,聚焦于利用全球資源,推動技術進步,把握變革動力,促進産業發展的投資主題。
目前,中國建投已在全球多個主要經濟區域,在高端制造、大消費等核心産業完成了多項跨境并購。未來,中國建投将通過收購海外市場擁有龍頭地位、掌握先進技術的優秀公司,引進全球領先的關鍵技術,推動中國相關産業和民族企業的技術進步與升級發展。
霍建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
當前海外投資最主要的問題是風險,我們駕馭國際投資環境與跨國企業的能力和水平仍然有待提高。現在很多企業,見着機會就往外沖,不做前期分析就敢大膽拍闆,投資項目魚龍混雜,海外投資不是這樣玩的。所以,企業如何從項目中選出适合自己的投資領域非常關鍵,是需要眼光、需要全球視野的。
因此,企業要深入了解和把握國際市場的行情和當下市場的變化。另外,美國華爾街操縱市場的能力是很強的,盯住華爾街、盯住金融市場、盯住投資風險,才能看得更清楚。
此外,也要注意内部,最大的内部風險是用人風險。對現代企業而言,内部整合、人力資源配置是第一步,但這一步的難度又需要很高的水平,所以企業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太多。
中國勢必要在國際的投資規則上扮演主角,所以中國在G20上一再表示,将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但是,全球治理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需要大國之間的協商,而中國又代表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我們如何完成與大國之間的協商,來達成在全球治理的基本共識?我想,中國會先在一些空白點上發力,發揮我們的作用和影響力。
我們清楚地知道,參與全球治理不是要打掉這一切,不是推倒了重來。習主席一再表示,我們不是要建自己的後花園,而是想建一個世界的百花園。所以,全球治理絕不是說,在某一時間點上由誰主導,而是需要不斷在每一件事上成功表現,積累基礎和影響力。全球各國對我們的認可和信任,才能構成我們的影響力和主導力。
我國正着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其中一個目标就是要培育企業參與國際競争的新優勢。現在是踐行的過程,所以,企業在當中要不斷地提高自己,不斷地适應國際市場的形勢變化,不斷地提高駕馭複雜國際投資環境的能力和水平。
Timothy Stratford(前任美國駐華貿易代表)
中國對美投資的機遇與挑戰的話題,非常令人興奮。我堅信,中國對美投資可以極大造福投資者,同時反過來,美國對華投資也是互利的。
中國的投資方應看到主要的六個方面,以确保他們在美國的投資能夠成功——
首先,要了解美國的國家安全情況;第二點就是要了解美國的法律規則;第三點要增大透明度以及在遵守法律方面的規範;第四點要了解其他的海外投資額會如何影響你的在美投資;第五點是要加強與當地政府和當地社會的聯系;第六點是要發展出一些機制來管理。
目前出現的風險在于,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越來越大,全球各國都出現了這樣的趨勢。例如,我們兩個總統候選人都提到了,要增收40%的出口關稅,以解決美國人民對經濟增長與就業貿易的擔憂。但從長期來看,雙邊的貿易投資是符合兩國人民利益的,也是我們雙邊貿易協定的組成部分。
張欣韻(建投投資副總經理)2016年10月
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在過去的15年中,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從宏觀經濟層面,中國經濟在2010年發生了本質變化,人口紅利和儲蓄率在2011年達到最高峰以後開始快速下滑,新興經濟體快速增長的兩大動力——勞動力和資本在中國已現疲态。中國的全要素生産率在經濟危機後,已經陷入将近十年的增長停滞期。
要逆轉這一趨勢,必須加快人力資本提升,進行技術和制度的創新。我們認爲,海外并購是中國企業在企業微觀層面,學習全球先進經驗,實現人力資本、技術和管理制度創新,實現跨越發展的有效的途徑和手段。
中國買家的New Age

随着中國的産業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中國的海外并購也在發生變化。5到10年前,中國的海外并購交易超過50%集中在石油礦産等自然資源領域,而最近的兩三年,技術進步和消費升級已經成爲并購的主要目的,先進制造、消費等産業的海外并購交易已經占到了2015年并購總額的50%以上。2016年上半年,工業制造、消費品、汽車等行業的并購案數量占到了2/3,新行業的轉移在加速進行。
同時,國内增長潛力已接近飽和,中國龍頭企業自然将眼光投向具有先進技術、品牌市場容量大、法制健全的領先公司。十年前高高在上的偶像現在就在眼前,普遍心動不已。而發達國家的許多龍頭公司,盡管擁有先進的管理系統、技術和品牌優勢,但由于本地區經濟下行、市場飽和,導緻盈利水平不高、估值下降,對市場和資本有持續的需求,因此與中國企業之間産生了強大的吸引力。
國有資本的投資邏輯

作爲國有資本,我們希望能夠抓住目前中國技術結構、産業結構、組織結構調整積極的趨勢,以技術進步和消費升級爲主線進行投資。我們專注于先進制造、消費服務、醫療、環保、文化傳媒等四五個大的領域,整合全球資源和市場,力圖成爲中國核心關鍵産業的資源整合者,幫助中國企業創造價值。
在上述投資理念和實踐下,過去兩三年我們進行了一些海外并購的嘗試,基本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聯合産業投資者進行海外并購,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達到互補共赢的局面。
第二種模式是絕對控股,我們作爲主導者在全球範圍内整合産業資源。絕對控股模式的出發點在于,一方面将我們的财務交易和資源能力與本土企業的産業資源行對接,另一方面希望通過參與公司管理公司治理,加速本土企業的國際化。
作爲一個具有戰略高度、長期眼光和市場導向的國有财務投資者,我們在交易的判斷上,有相對理性和全面的考量,看重行業的戰略價值、價格合理性、企業持續盈利能力和現金回報情況,基本不考慮單純利用估值差異的市場對沖交易,在價格判斷、債務融資、盡職調查方面具有良好的經驗。
同時,我們支持中國企業家參與中國的投資财團,甚至通過與賣方的直接溝通,增加中國企業的可信度。許多在中國份額領先的企業,在海外投資者眼中知名度和體量尚有差距,而我們的參與通常可以解決問題,這更多是信譽的問題。
跨文化的投後管理如何進行?

跨國公司的治理充滿了挑戰,特别是對于缺乏海外運營經驗的中國企業而言。許多中資企業一廂情願地認爲,保留管理層就可以高枕無憂地保持被收購标的運行穩定。然而,5個月的蜜月期過後,文化差異、戰略執行、語言障礙、董事會和管理層之間的博弈,都會讓投後管理充滿了挑戰、矛盾和摩擦。
引入投資者,建立相對平衡多元化的董事會結構,增加董事會與管理層之間博弈的空間,會給公司帶來好處。此外,經營層的管理機制,要平衡之前的股東規定、當地慣例和中方股東在戰略、财務管控方面的要求,投資者作爲更市場化的外力,也能敦促本土企業以更國際化、市場化的方式,管控好公司。
單學(建投華科首席投資官、建投資本董事長)2016年10月
我們作爲一個私募股權機構,能夠爲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提供什麽樣的幫助?
對實業公司而言,能力和精力聚焦在研發、制造、銷售等領域,盡管對海外優質資産充滿戰略上的興趣,但對并購操作缺乏相關經驗。雖然可以聘請第三方中介機構提供輔助性支持,但他們往往不能真正抓住企業最核心的需求。在這方面,私募資本能提供更多的幫助。
第一,基金相對于戰略投資人更爲中立,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被收購方的防禦心理。從以前接觸的項目來看,我們這樣一個以金融财務爲背景的并購基金作爲海外投資主體,和被并購企業以及出售企業的母公司之間沒有技術沖突,在收購過程中更容易被接受。
第二,審批環節相對簡單。在大規模并購中,審批是一個關鍵的不确定因素,影響最終交易的完成。尤其是國有企業,涉及的審批機構更多,審查時間也更長。在這方面,基金本身具有一定優勢,如果上市公司參與基金設立、認購一定比例份額,往往隻需通過相關交易所預先披露和公告。
在這一點上,中國建投在國際上有多次海外并購和投資的案例,尤其是在美國、歐洲的審批機構建立了比較好的口碑和信譽。我們雖然是央企,但無論在高科技還是制造領域的大型項目,都獲得了歐美主流審批機構的認可。這正是金融和産業結合帶來的優勢。
第三,私募資本具備并購整合的實力和資源,能提供給并購者充分有效的融資和管理服務。産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一定會需要金融資本的支持,需要借助資本的力量成長和擴張;而資本同樣需要與産業的深度綁定和協同,才能夠将資金的優勢持續擴大。
現在中國海外并購體量增長很快,但以第二大經濟體的規模而言,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中國建投作爲擁有多年國内外投資經驗的企業,具備足夠高的産業高度和實業情懷,具有強大的金融背景和一定的實業運作能力,期待與中國産業資本一起攜手,通過國際化的投資和并購,爲中國實體經濟的跨越式發展貢獻能力、資源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