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JIC Investment Forum
JIC投資沙龍第十二期 | 全球先進制造業的前景與中國機遇
2016年12月2日,中國建投與财新傳媒聯合主辦的“全球先進制造業的前景與中國機遇”JIC投資沙龍在北京舉行。本次沙龍是第七屆财新峰會的分論壇,沙龍聚焦于在新一輪制造業版圖革新過程中,如何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制造業,爲中國制造業企業進入全球高端産業價值鏈,獲取國際競争的主動地位,成爲全球領先的制造業企業提供智力支持。

本次沙龍還舉辦了主題爲“制勝全球先進制造的對策與路徑”的圓桌讨論,來自行業領先機構的代表們分享了各自的獨到觀點,并就圓桌主題進行了深入讨論。
Event Live
活动现场实况
Viewpoints
嘉賓觀點
  • 柯珂(中國建投集團總裁助理)2016年12月
    在全球制造業格局重新面臨洗牌大的趨勢下,制造業重回全球經濟的競争視野。強大的制造業爲經濟繁榮創造了一條清晰的路徑。在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深陷量化寬松、實體經濟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制造業的重新振興和持續發展具有國家層面的戰略意義。而以先進制造業爲代表的發展方向已經成爲全球各國争相布局的領域。美國、德國、日本等工業強國都在積極推行制造業的再升級轉型,紛紛布局智能工業、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等高新領域,力圖在第四輪工業革命中搶得先機。中國在推動先進制造過程中以“中國制造2025”爲政策依托,從先進制造入手,助力國内制造業實現轉型升級。而“走出去”、“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快速推進,亞投行的順利落地,也爲此輪革新提供強有力支持和廣闊的外部空間。在此過程中,中國制造業要實現轉型升級就必須積極布局産業價值鏈當中具有戰略意義的環節,形成一批具有技術創新力、産業領導力的領軍企業,隻有全面提升中國制造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控制力和國際分工的地位,才能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蛻變。

    我們作爲一家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投資集團,一直密切跟蹤全球制造業的新變化新趨勢,以技術進步爲主線 ,通過跨境并購等多種投資模式進行全球布局,推動中國制造業的跨越式發展。中國建投将從戰略投資及産業運營兩個維度出發,整合全球資源,支持中國制造業企業“走出去”,幫助中國制造業企業進入全球高端産業價值鏈,獲取國際競争的優勢地位,成爲全球領先的制造企業,以踐行中國建投作爲一家國企的責任和擔當。
    李毅中(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副主任、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國家工信部原部長)
    一、信息化的任務
    習總書記今年4月份在信息化座談會上指出,信息化發展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個是信息化本身的發展,一個是發揮信息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驅動引領作用。我理解信息化的任務可以具體化爲五項:
    第一是信息産業自身創新發展,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要盡快攻克掌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第二是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以“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緊密結合爲抓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着力推進智能制造。第三是要發展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信息化。第四是要擴大信息消費,惠及民生,制造更現代更宜用的智能終端,營造更健康更放心的市場環境。第五是維護網絡信息安全,在國家層面、行業層面、民衆層面,從法律法規、網絡安全管理、執法能力、技術裝備和保障等方面來綜合治理。
    信息化有一個特點,廣覆蓋、深滲透。信息化與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各個層面都密切相關,所以現在有個新名詞叫“信息經濟”。信息經濟應該是信息化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融合、四化同步發展的一個産物。

    二、中國制造+互聯網
    推進信息化,工業制造業是主戰場,實施中國制造+互聯網這是一個重頭戲。今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這裏面包含了五個實質性内容,包括協同創新、合作研發、衆包設計,制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規模化定制,向服務型制造業轉化等。
    我們常說智能制造,從哪入手呢?一是數字化研發設計,到2025年要提高到84%。第二個是集成應用電子信息技術,特别是關鍵元器件、關鍵材料,到2025年自給率提到70%。第三個是制造設備的數控化,到2025年提高到64%。第四個是制造過程的智能控制。第五個是建立一套新的制造服務技術标準規範。

    三、網絡經濟和實體經濟跨界融合
    德國工業4.0第一次提出了工業智能化的新概念,更重視實體經濟的提升,更重視生産線的智能化。美國有技術資源、金融和網絡的優勢,它更加倡導工業互聯網。所以美國和德國各有特點。“中國制造2025”并蓄兼收,把兩化深度融合作爲主線,把智能制造作爲主攻方向,把“互聯網+”作爲我們的行動路徑。上升到國家的戰略層面那就是網絡強國和制造強國要融爲一體。
    Maximilian Foerst(蔡司中國區總裁、首席執行官)
    今天德國的工業被稱爲是流程卓越的典型,之前并不是這樣,幾百年前德國被稱之爲是山寨之國,工業革命之前,德國其實還是一個非常原始的、基于農業的國家,但是随着工業革命的推進,一開始是抄襲先進的技術,慢慢地我們進口一些先進的設備,而後來取得工業革命的勝利,絕對不是我們抄襲的部分,而是我們打造了一個創新的環境,創新能力也慢慢起來了。這點和中國很像,而中國走得速度很快,比德國快得多。

    我認爲有幾大要素對未來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是環境和生産要素的水平,第二是産業生态系統,第三企業内部如何幫助企業的員工發展。

    德國非常注重職業教育。大概在德國有70%的高中畢業生都是走得職業教育這個道路。他們的這種專業性完成任何一種職業的能力都非常高,能夠幫助企業增值,能夠确保整個生産流程的質量。德國的企業非常關注合作,包括在蔡司我們就有一些合作項目,我們在張家口設置了一個學校,目的就是在測量領域培育一些高新人才,我們是和當地的社區合作,特别是和沃爾沃發動機的工廠合作,通過這種合作,我們能夠在中國做一些小型的項目,打造當地的生态系統,能夠幫助當地的人才進行培訓,也能夠爲企業注入新的活力,還能去吸引我們未來的客戶和商業的合作夥伴,他們能夠在這樣模式的帶領下,更多的在中國開展相似領域的創新,所以這就是我所謂的生态系統在整個價值鏈中産生的良性作用。

    我們在德國還有一個案例,在德國的一個州被稱作是歐洲最具創新能力的之一,當地的工業、研發能力都非常的出彩,不光有大企業,更重要的是中小企業的助力,差不多一百多個研發機構都在此設立了專業的辦公室,能夠帶來市場的創新。我們希望在中國也能夠開展相似的項目。比如深圳,深圳在做醫療器械方面就有産學研的優勢,北京也在打造自己的獨特的IT生态系統,這就是所謂的開放式的創新。我們現在和上海的同濟大學合作,共同設立了中德學院先進制造業中心,工業4.0的本質就是一個網絡合力,我們希望把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産業,不同的研發機構帶到一張研發網絡中來,通過合作,把整個生态系統整個功能進行創新和完整化。

    最後,我想跟大家強調,對于員工能力持續的培訓和一個企業長期發展創新是息息相關的。我們需要一些有能力、有知識,有技能的職員,長期的跟企業服務,因爲隻有确保這些員工在位,我們才能真正實現先進制造業。爲了保證我們在未來創新的活力,保證員工的素質,我認爲我們的公司有必要不斷地投資于我們的員工,支持他們的個人發展。
    柯珂
    (中國建投集團總裁助理)2016年12月
    李毅中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副主任、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國家工信部原部長)
    Maximilian Foerst
    (蔡司中國區總裁、首席執行官)
  • 張弛(建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官)2016年12月
    建投投資一直專注于制造業領域的投資。這些年的投資實踐,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中國制造業企業對資本方需求的變化:從最初隻關心資金和上市,到後來希望投資人幫助提升管理、優化機制、開展并購整合。

    這種變化是中國制造業發展到這個階段的必然。20世紀末21世紀初以來,發達國家将獲利少、消耗能源、勞動密集的加工制造環節轉移至發展中國家。中國制造業充分利用這個時機獲得了飛速的發展,但同時也承受了資源和環境的代價,表現爲“總量高速增長”與“價值鏈低端鎖定”并存的狀态。當前,全球制造業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歐美等發達國家紛紛推出“再工業化”戰略,新興經濟體國家如印度、越南等,也利用其更低的勞動力等要素成本,快速推進工業化進程,中國制造業的發展空間受到雙重擠壓。在這種大變局下,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講,能夠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掌握主動權的,就能夠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并成爲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推動者;否則,就有可能失去市場地位甚至從市場上徹底退出。

    今天,中國制造業也走到了價值鏈重構的關口。越來越多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向資本提出了更多的訴求,希望我們帶去的不僅是資金,而是包含管理、機制、人才、資本運作、并購整合等在内的綜合性資源。我們認爲,資本應逐漸走向前台,從支持、協助、配合等這種相對被動的參與,走向更主動的引導、優化和提升。通過在制造業領域的投資實踐,我們越來越體會到,未來資本在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推動上會走在企業的前面,因爲資本具有更靈活的資源配置手段和更經濟高效的經營管理方式,能夠克服産業資本在物質形态和功能轉化上的“惰性”,較少受到自身所處行業發展水平的制約。在這種情況下,投資方可以走向行業并購和産業整合的前沿,通過資本手段來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進而在産業轉型升級和企業資源配置中發揮更爲主導的作用。

    我們對制造業領域的投資主要有三個重點:1.遵循技術進步的邏輯主線。在實踐中,我們特别注意對産業本身發展規律和市場理性需求的深度觀察、跟蹤和研究,而不做盲目跟風的投資。2.占據全球價值鏈的戰略環節。抓住這些戰略環節就把握了産業鏈條整合的與發展的主動權。3.尋找富有遠見善于合作的管理層。資本與企業的結合是一種相對長期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資本和企業要共同面對很多問題。因此,我們非常關注對于管理層的選擇和打造,一是管理層是否具有開闊的思路和眼界,二是管理層是否樂于和善于合作。
    張弛
    (建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官)2016年12月
柯珂(中國建投集團總裁助理)2016年12月
在全球制造業格局重新面臨洗牌大的趨勢下,制造業重回全球經濟的競争視野。強大的制造業爲經濟繁榮創造了一條清晰的路徑。在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深陷量化寬松、實體經濟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制造業的重新振興和持續發展具有國家層面的戰略意義。而以先進制造業爲代表的發展方向已經成爲全球各國争相布局的領域。美國、德國、日本等工業強國都在積極推行制造業的再升級轉型,紛紛布局智能工業、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等高新領域,力圖在第四輪工業革命中搶得先機。中國在推動先進制造過程中以“中國制造2025”爲政策依托,從先進制造入手,助力國内制造業實現轉型升級。而“走出去”、“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快速推進,亞投行的順利落地,也爲此輪革新提供強有力支持和廣闊的外部空間。在此過程中,中國制造業要實現轉型升級就必須積極布局産業價值鏈當中具有戰略意義的環節,形成一批具有技術創新力、産業領導力的領軍企業,隻有全面提升中國制造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控制力和國際分工的地位,才能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蛻變。

我們作爲一家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投資集團,一直密切跟蹤全球制造業的新變化新趨勢,以技術進步爲主線 ,通過跨境并購等多種投資模式進行全球布局,推動中國制造業的跨越式發展。中國建投将從戰略投資及産業運營兩個維度出發,整合全球資源,支持中國制造業企業“走出去”,幫助中國制造業企業進入全球高端産業價值鏈,獲取國際競争的優勢地位,成爲全球領先的制造企業,以踐行中國建投作爲一家國企的責任和擔當。
李毅中(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副主任、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國家工信部原部長)
一、信息化的任務
習總書記今年4月份在信息化座談會上指出,信息化發展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個是信息化本身的發展,一個是發揮信息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驅動引領作用。我理解信息化的任務可以具體化爲五項:
第一是信息産業自身創新發展,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要盡快攻克掌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第二是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以“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緊密結合爲抓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着力推進智能制造。第三是要發展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信息化。第四是要擴大信息消費,惠及民生,制造更現代更宜用的智能終端,營造更健康更放心的市場環境。第五是維護網絡信息安全,在國家層面、行業層面、民衆層面,從法律法規、網絡安全管理、執法能力、技術裝備和保障等方面來綜合治理。
信息化有一個特點,廣覆蓋、深滲透。信息化與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各個層面都密切相關,所以現在有個新名詞叫“信息經濟”。信息經濟應該是信息化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融合、四化同步發展的一個産物。

二、中國制造+互聯網
推進信息化,工業制造業是主戰場,實施中國制造+互聯網這是一個重頭戲。今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這裏面包含了五個實質性内容,包括協同創新、合作研發、衆包設計,制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規模化定制,向服務型制造業轉化等。
我們常說智能制造,從哪入手呢?一是數字化研發設計,到2025年要提高到84%。第二個是集成應用電子信息技術,特别是關鍵元器件、關鍵材料,到2025年自給率提到70%。第三個是制造設備的數控化,到2025年提高到64%。第四個是制造過程的智能控制。第五個是建立一套新的制造服務技術标準規範。

三、網絡經濟和實體經濟跨界融合
德國工業4.0第一次提出了工業智能化的新概念,更重視實體經濟的提升,更重視生産線的智能化。美國有技術資源、金融和網絡的優勢,它更加倡導工業互聯網。所以美國和德國各有特點。“中國制造2025”并蓄兼收,把兩化深度融合作爲主線,把智能制造作爲主攻方向,把“互聯網+”作爲我們的行動路徑。上升到國家的戰略層面那就是網絡強國和制造強國要融爲一體。
Maximilian Foerst(蔡司中國區總裁、首席執行官)
今天德國的工業被稱爲是流程卓越的典型,之前并不是這樣,幾百年前德國被稱之爲是山寨之國,工業革命之前,德國其實還是一個非常原始的、基于農業的國家,但是随着工業革命的推進,一開始是抄襲先進的技術,慢慢地我們進口一些先進的設備,而後來取得工業革命的勝利,絕對不是我們抄襲的部分,而是我們打造了一個創新的環境,創新能力也慢慢起來了。這點和中國很像,而中國走得速度很快,比德國快得多。

我認爲有幾大要素對未來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是環境和生産要素的水平,第二是産業生态系統,第三企業内部如何幫助企業的員工發展。

德國非常注重職業教育。大概在德國有70%的高中畢業生都是走得職業教育這個道路。他們的這種專業性完成任何一種職業的能力都非常高,能夠幫助企業增值,能夠确保整個生産流程的質量。德國的企業非常關注合作,包括在蔡司我們就有一些合作項目,我們在張家口設置了一個學校,目的就是在測量領域培育一些高新人才,我們是和當地的社區合作,特别是和沃爾沃發動機的工廠合作,通過這種合作,我們能夠在中國做一些小型的項目,打造當地的生态系統,能夠幫助當地的人才進行培訓,也能夠爲企業注入新的活力,還能去吸引我們未來的客戶和商業的合作夥伴,他們能夠在這樣模式的帶領下,更多的在中國開展相似領域的創新,所以這就是我所謂的生态系統在整個價值鏈中産生的良性作用。

我們在德國還有一個案例,在德國的一個州被稱作是歐洲最具創新能力的之一,當地的工業、研發能力都非常的出彩,不光有大企業,更重要的是中小企業的助力,差不多一百多個研發機構都在此設立了專業的辦公室,能夠帶來市場的創新。我們希望在中國也能夠開展相似的項目。比如深圳,深圳在做醫療器械方面就有産學研的優勢,北京也在打造自己的獨特的IT生态系統,這就是所謂的開放式的創新。我們現在和上海的同濟大學合作,共同設立了中德學院先進制造業中心,工業4.0的本質就是一個網絡合力,我們希望把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産業,不同的研發機構帶到一張研發網絡中來,通過合作,把整個生态系統整個功能進行創新和完整化。

最後,我想跟大家強調,對于員工能力持續的培訓和一個企業長期發展創新是息息相關的。我們需要一些有能力、有知識,有技能的職員,長期的跟企業服務,因爲隻有确保這些員工在位,我們才能真正實現先進制造業。爲了保證我們在未來創新的活力,保證員工的素質,我認爲我們的公司有必要不斷地投資于我們的員工,支持他們的個人發展。
張弛(建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官)2016年12月
建投投資一直專注于制造業領域的投資。這些年的投資實踐,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中國制造業企業對資本方需求的變化:從最初隻關心資金和上市,到後來希望投資人幫助提升管理、優化機制、開展并購整合。

這種變化是中國制造業發展到這個階段的必然。20世紀末21世紀初以來,發達國家将獲利少、消耗能源、勞動密集的加工制造環節轉移至發展中國家。中國制造業充分利用這個時機獲得了飛速的發展,但同時也承受了資源和環境的代價,表現爲“總量高速增長”與“價值鏈低端鎖定”并存的狀态。當前,全球制造業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歐美等發達國家紛紛推出“再工業化”戰略,新興經濟體國家如印度、越南等,也利用其更低的勞動力等要素成本,快速推進工業化進程,中國制造業的發展空間受到雙重擠壓。在這種大變局下,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講,能夠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掌握主動權的,就能夠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并成爲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推動者;否則,就有可能失去市場地位甚至從市場上徹底退出。

今天,中國制造業也走到了價值鏈重構的關口。越來越多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向資本提出了更多的訴求,希望我們帶去的不僅是資金,而是包含管理、機制、人才、資本運作、并購整合等在内的綜合性資源。我們認爲,資本應逐漸走向前台,從支持、協助、配合等這種相對被動的參與,走向更主動的引導、優化和提升。通過在制造業領域的投資實踐,我們越來越體會到,未來資本在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推動上會走在企業的前面,因爲資本具有更靈活的資源配置手段和更經濟高效的經營管理方式,能夠克服産業資本在物質形态和功能轉化上的“惰性”,較少受到自身所處行業發展水平的制約。在這種情況下,投資方可以走向行業并購和産業整合的前沿,通過資本手段來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進而在産業轉型升級和企業資源配置中發揮更爲主導的作用。

我們對制造業領域的投資主要有三個重點:1.遵循技術進步的邏輯主線。在實踐中,我們特别注意對産業本身發展規律和市場理性需求的深度觀察、跟蹤和研究,而不做盲目跟風的投資。2.占據全球價值鏈的戰略環節。抓住這些戰略環節就把握了産業鏈條整合的與發展的主動權。3.尋找富有遠見善于合作的管理層。資本與企業的結合是一種相對長期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資本和企業要共同面對很多問題。因此,我們非常關注對于管理層的選擇和打造,一是管理層是否具有開闊的思路和眼界,二是管理層是否樂于和善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