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JIC Investment Forum
JIC投資沙龍第十三期 | 信息産業構築智慧未來
2017年4月25日,中國建投與财新傳媒聯合主辦的“信息産業構築智慧未來”JIC投資沙龍在北京舉行。本次投資沙龍聚焦于信息産業的投資機遇,旨在立足全球信息技術發展最前沿,把脈中國智能制造的發展趨勢及中國坐标,共同展望信息産業全球新格局下的未來發展趨勢和投資機遇。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前董事長王建宙,工信部電信研究院互聯網中心原主任、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标準研究所副所長何寶宏,建投華科董事總經理戴燚,美國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分别就“信息産業的全球格局與中國潛能”、“信息産業生态的打造與創新”、“信息産業的資本機遇”、“IT新合資時代的啓示”發表主題演講。本次沙龍還舉辦了主題爲“信息化助推智能制造”的圓桌讨論,來自業内領先機構的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前沿觀點,并就信息産業的焦點問題進行了深入讨論。
Event Live
活動現場實況
Viewpoints
嘉賓觀點
  • 王建宙(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前董事長)
    我想回答的問題包括以下4個方面:
    一、摩爾定律會不會失效?
    之所以提到摩爾定律,正是因爲半導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給了中國信息産業追趕和超越的機會。2016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總額達到2271億美元,但通過自主研發、合資經營、收購兼并的方式,這種能力與需求的差距正逐漸縮小,中國在集成電路設計、芯片制造和封裝方面,都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的,可以預言集成電路的價格還會大幅下降。
    二、将會出現一個超越ios和Android的操作系統?
    5G時代就要來臨,無論是從安全還是技術進步的角度,我們都需要新的操作系統。
    對于操作系統我有幾個觀點:第一,我們的企業已經具備了能力,來徹底改變操作系統受制于人的被動狀态。第二,新的操作系統一定要從内核開始研發,能夠充分滿足移動網絡的各種需求,很多操作系統多年來都沒有進步,因爲他們用的内核始終都是Linux。第三,新開發的操作系統必須具有超越現有操作系統的功能,第四,新的操作系統要最大限度的與現有的操作系統兼容,否則所有APP都要重新開發。這樣一個宏大的工程,建議由主管部門牽頭,衆多的手機制造企業、電信運營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組成聯合體,建立一個專門的研發團隊。
    三、5G能給我們帶來什麽機會?
    從技術層面5G的變化無非是三種場景:增強移動寬帶,大規模通信,高可靠的低時延通信。但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将是5G應用的重點,其規模會遠超此前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應用。
    我們在電信網絡上的應用有兩類:一類是我們想做一個事情,但是速率達不到,比如口語實時翻譯;另一類是有了技術不知道怎麽用,比如喬布斯發明了iPhone,大家才知道3G可以用于聯網。5G的技術指标已經出來了,我想中國一定會出現新的喬布斯和BAT,這當中有着無窮無盡的機會。
    四、電信運營商向何處走?
    電信運營商也正在努力轉型:一方面,運營商正在全面的改革網絡結構,從硬件驅動變爲軟件驅動,以網絡功能的虛拟化和軟件定義網絡,從而大幅度降低成本。比如,AT&T就宣稱正在從硬件公司變成軟件公司。另一方面,電信運營商也不甘心做管道,并購出現了新的趨勢,以前都是通過收購同類企業擴大規模,但如今并購都在向外部延伸——比如AT&T收購了DirecTV,目前正在收購時代華納;Verizon也收購了雅虎。收購不再一味強調協同效應,這成爲了趨勢。電信運營商有充足的資金,他們正在走出一條新的路子。
    何寶宏(工信部電信研究院互聯網中心原主任,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标準研究所副所長)
    我演講的題目是“IT技術與産業創新發展新動能”,我來談五點:
    第一,軟件行業正在工業化。我們用軟件定義整個世界,我們不能讓全球所有人都變成程序員,不能讓所有人都變成軟件專家,我們也要做供給側改革,大規模、集約化、标準化、模塊化的方式去生産軟件,去交付軟件,去配制和使用軟件,今天可以看到諸多的軟件新技術都是圍繞新的趨勢來展開,将軟件的發展由手工業變成工業化,這是軟件大的發展趨勢。
    第二,說一下雲計算。雲計算基本的理念就是要把以前做的複雜性,由手持的終端往服務器遷移,往數據中心遷移,往雲端遷移,未來大的行業興起一定是圍繞着雲,什麽技術會興起?雲肯定會興起,雲的同盟軍也會興起,比如數據中心,還有大數據,大數據要基于雲去積累,計算、分析和處理。借用大數據我們還可以做人工智能。一端的興起會抑制另外一端的發展,其實這10年來,終端産業的發展遠不如以雲爲中心的産業的發展,這就是因爲行業的大變遷引起的,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至少還要持續20、30年。
    第三,說一下大數據。大數據要晚幾年成熟,比雲至少大概5年左右,雲的市場已經噴發出現了,大數據還處于産業發展的初期。一是技術目前還未穩定,還處于幾年前雲計算的狀态下;二是大數據應用的領域剛開始由領先的互聯網行業向其他行業延伸。
    第四,說完大數據,再說區塊鏈,區塊鏈本質上是新型的數據庫技術。我們現在所有的記賬技術,有借必有貸,但是如果發生删改、作假,以前的數據庫技術非常适合會計制度裏面的複式記賬,區塊鏈希望是更多人參與記賬的方式,以前隻能做事後審計,今天的審計可以用機器去處理了,不用事後人工審計了。我們每一筆可以實時的事中審計,這是非常大的變化。
    第五,再談一下數據中心技術。雲成功之後,必然要影響到周邊産業,向上催生了今天的大數據的一場革命,大數據的興旺又催生了人工智能的繁榮。向下是基礎設施,離它最近的是服務器,是數據中心,數據中心技術也正在發生很大的變化。數據中心的趨勢,計算機的曆史就是數據中心的未來,我們看到數據中心今天的技術變化或者潮流,跟計算機走過的曆史是一樣的,要模塊化、集成度要高、要共享智能、要搞服務器,要開放、要标準化。今天數據中心的硬件,配電,監控,安防,都在發生新的變化,都是新的投資機會,因爲雲帶了數據中心的變化。數據中心今天用的所有的技術,都不是爲數據中心設計的,今天數據中心變得如此重要之後,流量如此大之後,就必須爲數據中心重新設計産品,數據中心的硬件技術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包括配制,管理等等。
    戴燚(建投華科董事總經理)2017年4月
    結合我們前期做的工作和研究成果,和大家分享三部分内容:
    第一, 信息産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現在有哪些新興技術?首先是某座建築物有84公裏的光纖,将主人的需求通過家電連接,用共同的語言彼此對話,讓電腦能夠接受手機與感應器的信息。訪客從一進門開始,就會領到一個内建微芯片的胸針,通過它可以自動設定客人的偏好。當踏入一個房間,就會響起你喜愛的旋律,并且随時調整感覺,這是應用到了大數據,并且帶有弱人工智能的特性。經過20多年的發展,這些技術已經走進了全場百姓的家裏,服務于生産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雲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也已經成爲各有萬億規模大産業,構築了信息技術發展的前沿陣地,并且在可見的未來,他們的前景應該說一片光明。
    第二, 信息産業前沿闆塊與智能制造的關系。
    工業企業如果要實現産業升級,要實現成本下降,一定需要找到一個信息化行業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從數據流向來講,解決方案提供商會尋找軟件平台,來組成一個客戶使用的軟件解決方案,而軟件平台會找一家運營供應商組成硬件平台,硬件平台最基礎的能力就是物聯網的基礎傳感器。從反方向流向來看,底層的數據生成與傳輸與互聯網層提供,硬件平台把物理層收集到的數據轉化爲軟件平台能夠看懂的一些數據,在軟件平台上進行處理和分析。行業解決方案層得到了關鍵的數據輸出,優化企業生産過程中的各個流程。最後,我們的制造企業達到了想要要達到的目的,提升企業的業績,這裏不難看出,硬件數據的生成和轉化是物聯網層提供的,數據處理到行業解決方案是大數據的功勞,兩者加在一起就會實現我們的目标——智能制造。
    第三, 相關産業鏈的投資。

    隻說一下物聯網和大數據這兩塊。一是物聯網的産業鏈,分爲感知層,網絡層,平台層,應用層。整體能力這一層是由大企業提供的。感知層這個階段,我們最重視的是芯片和傳感器,和基本數據傳感裝置,比如RFID标簽,充滿了集中投資機會,因爲是大數據的重要來源之一。在應用層,目前最關注的是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交通,通過一系列的傳感手段産生千億人民币的價值,這個價值是跟車聯網整體生态鏈是密不可分的。智慧物流,中國的快遞物流系統發展過快,由于電商的出現,中國的快遞物流得到的飛速發展,這個系統目前采用的是條碼識别的分解系統,雙11的時候各家快遞公司都出現的爆倉的情況,還有人工成本的不但上漲,智慧物流在未來幾十年,我認爲是一個爆發風口的前兆。二是大數據的産業鏈,分爲五個環節。基礎設施這塊,就是雲計算的基礎設施,先看一下基礎設施這層,目前最關注的是存儲設備。支撐大數據基礎層的三大基礎,2020年每下載一個GB的數據,隻需要1秒鍾的時間,芯片和網絡每5年速度翻10倍。存儲設備在哪裏?過去5年的存儲速度隻增加了24%,可以說存儲設備如今的短闆效應是非常明顯的。我們認爲大數據,或者雲計算,基礎設施的不均衡發展,必定帶來相應的投資機會。
    王建宙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前董事長)
    何寶宏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互聯網中心原主任,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标準研究所副所長)
    戴燚
    (建投華科董事總經理)2017年4月
王建宙(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前董事長)
我想回答的問題包括以下4個方面:
一、摩爾定律會不會失效?
之所以提到摩爾定律,正是因爲半導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給了中國信息産業追趕和超越的機會。2016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總額達到2271億美元,但通過自主研發、合資經營、收購兼并的方式,這種能力與需求的差距正逐漸縮小,中國在集成電路設計、芯片制造和封裝方面,都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的,可以預言集成電路的價格還會大幅下降。
二、将會出現一個超越ios和Android的操作系統?
5G時代就要來臨,無論是從安全還是技術進步的角度,我們都需要新的操作系統。
對于操作系統我有幾個觀點:第一,我們的企業已經具備了能力,來徹底改變操作系統受制于人的被動狀态。第二,新的操作系統一定要從内核開始研發,能夠充分滿足移動網絡的各種需求,很多操作系統多年來都沒有進步,因爲他們用的内核始終都是Linux。第三,新開發的操作系統必須具有超越現有操作系統的功能,第四,新的操作系統要最大限度的與現有的操作系統兼容,否則所有APP都要重新開發。這樣一個宏大的工程,建議由主管部門牽頭,衆多的手機制造企業、電信運營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組成聯合體,建立一個專門的研發團隊。
三、5G能給我們帶來什麽機會?
從技術層面5G的變化無非是三種場景:增強移動寬帶,大規模通信,高可靠的低時延通信。但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将是5G應用的重點,其規模會遠超此前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應用。
我們在電信網絡上的應用有兩類:一類是我們想做一個事情,但是速率達不到,比如口語實時翻譯;另一類是有了技術不知道怎麽用,比如喬布斯發明了iPhone,大家才知道3G可以用于聯網。5G的技術指标已經出來了,我想中國一定會出現新的喬布斯和BAT,這當中有着無窮無盡的機會。
四、電信運營商向何處走?
電信運營商也正在努力轉型:一方面,運營商正在全面的改革網絡結構,從硬件驅動變爲軟件驅動,以網絡功能的虛拟化和軟件定義網絡,從而大幅度降低成本。比如,AT&T就宣稱正在從硬件公司變成軟件公司。另一方面,電信運營商也不甘心做管道,并購出現了新的趨勢,以前都是通過收購同類企業擴大規模,但如今并購都在向外部延伸——比如AT&T收購了DirecTV,目前正在收購時代華納;Verizon也收購了雅虎。收購不再一味強調協同效應,這成爲了趨勢。電信運營商有充足的資金,他們正在走出一條新的路子。
何寶宏(工信部電信研究院互聯網中心原主任,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标準研究所副所長)
我演講的題目是“IT技術與産業創新發展新動能”,我來談五點:
第一,軟件行業正在工業化。我們用軟件定義整個世界,我們不能讓全球所有人都變成程序員,不能讓所有人都變成軟件專家,我們也要做供給側改革,大規模、集約化、标準化、模塊化的方式去生産軟件,去交付軟件,去配制和使用軟件,今天可以看到諸多的軟件新技術都是圍繞新的趨勢來展開,将軟件的發展由手工業變成工業化,這是軟件大的發展趨勢。
第二,說一下雲計算。雲計算基本的理念就是要把以前做的複雜性,由手持的終端往服務器遷移,往數據中心遷移,往雲端遷移,未來大的行業興起一定是圍繞着雲,什麽技術會興起?雲肯定會興起,雲的同盟軍也會興起,比如數據中心,還有大數據,大數據要基于雲去積累,計算、分析和處理。借用大數據我們還可以做人工智能。一端的興起會抑制另外一端的發展,其實這10年來,終端産業的發展遠不如以雲爲中心的産業的發展,這就是因爲行業的大變遷引起的,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至少還要持續20、30年。
第三,說一下大數據。大數據要晚幾年成熟,比雲至少大概5年左右,雲的市場已經噴發出現了,大數據還處于産業發展的初期。一是技術目前還未穩定,還處于幾年前雲計算的狀态下;二是大數據應用的領域剛開始由領先的互聯網行業向其他行業延伸。
第四,說完大數據,再說區塊鏈,區塊鏈本質上是新型的數據庫技術。我們現在所有的記賬技術,有借必有貸,但是如果發生删改、作假,以前的數據庫技術非常适合會計制度裏面的複式記賬,區塊鏈希望是更多人參與記賬的方式,以前隻能做事後審計,今天的審計可以用機器去處理了,不用事後人工審計了。我們每一筆可以實時的事中審計,這是非常大的變化。
第五,再談一下數據中心技術。雲成功之後,必然要影響到周邊産業,向上催生了今天的大數據的一場革命,大數據的興旺又催生了人工智能的繁榮。向下是基礎設施,離它最近的是服務器,是數據中心,數據中心技術也正在發生很大的變化。數據中心的趨勢,計算機的曆史就是數據中心的未來,我們看到數據中心今天的技術變化或者潮流,跟計算機走過的曆史是一樣的,要模塊化、集成度要高、要共享智能、要搞服務器,要開放、要标準化。今天數據中心的硬件,配電,監控,安防,都在發生新的變化,都是新的投資機會,因爲雲帶了數據中心的變化。數據中心今天用的所有的技術,都不是爲數據中心設計的,今天數據中心變得如此重要之後,流量如此大之後,就必須爲數據中心重新設計産品,數據中心的硬件技術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包括配制,管理等等。
戴燚(建投華科董事總經理)2017年4月
結合我們前期做的工作和研究成果,和大家分享三部分内容:
第一, 信息産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現在有哪些新興技術?首先是某座建築物有84公裏的光纖,将主人的需求通過家電連接,用共同的語言彼此對話,讓電腦能夠接受手機與感應器的信息。訪客從一進門開始,就會領到一個内建微芯片的胸針,通過它可以自動設定客人的偏好。當踏入一個房間,就會響起你喜愛的旋律,并且随時調整感覺,這是應用到了大數據,并且帶有弱人工智能的特性。經過20多年的發展,這些技術已經走進了全場百姓的家裏,服務于生産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雲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也已經成爲各有萬億規模大産業,構築了信息技術發展的前沿陣地,并且在可見的未來,他們的前景應該說一片光明。
第二, 信息産業前沿闆塊與智能制造的關系。
工業企業如果要實現産業升級,要實現成本下降,一定需要找到一個信息化行業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從數據流向來講,解決方案提供商會尋找軟件平台,來組成一個客戶使用的軟件解決方案,而軟件平台會找一家運營供應商組成硬件平台,硬件平台最基礎的能力就是物聯網的基礎傳感器。從反方向流向來看,底層的數據生成與傳輸與互聯網層提供,硬件平台把物理層收集到的數據轉化爲軟件平台能夠看懂的一些數據,在軟件平台上進行處理和分析。行業解決方案層得到了關鍵的數據輸出,優化企業生産過程中的各個流程。最後,我們的制造企業達到了想要要達到的目的,提升企業的業績,這裏不難看出,硬件數據的生成和轉化是物聯網層提供的,數據處理到行業解決方案是大數據的功勞,兩者加在一起就會實現我們的目标——智能制造。
第三, 相關産業鏈的投資。

隻說一下物聯網和大數據這兩塊。一是物聯網的産業鏈,分爲感知層,網絡層,平台層,應用層。整體能力這一層是由大企業提供的。感知層這個階段,我們最重視的是芯片和傳感器,和基本數據傳感裝置,比如RFID标簽,充滿了集中投資機會,因爲是大數據的重要來源之一。在應用層,目前最關注的是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交通,通過一系列的傳感手段産生千億人民币的價值,這個價值是跟車聯網整體生态鏈是密不可分的。智慧物流,中國的快遞物流系統發展過快,由于電商的出現,中國的快遞物流得到的飛速發展,這個系統目前采用的是條碼識别的分解系統,雙11的時候各家快遞公司都出現的爆倉的情況,還有人工成本的不但上漲,智慧物流在未來幾十年,我認爲是一個爆發風口的前兆。二是大數據的産業鏈,分爲五個環節。基礎設施這塊,就是雲計算的基礎設施,先看一下基礎設施這層,目前最關注的是存儲設備。支撐大數據基礎層的三大基礎,2020年每下載一個GB的數據,隻需要1秒鍾的時間,芯片和網絡每5年速度翻10倍。存儲設備在哪裏?過去5年的存儲速度隻增加了24%,可以說存儲設備如今的短闆效應是非常明顯的。我們認爲大數據,或者雲計算,基礎設施的不均衡發展,必定帶來相應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