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JIC Investment Forum
JIC投資沙龍第十四期 | 資本挑戰時代的股權投資方向
2017年6月17日,中國建投集團主辦的“資本挑戰時代的股權投資方向”JIC投資沙龍在青島舉行。此次沙龍聚焦于資本挑戰時代下,股權投資的演進方向和廣闊前景,以期爲國内股權投資領域的發展提供更多可行路徑,爲國内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開拓更加寬廣的視野和格局。

中國建投集團總裁助理柯珂,伽利略國際顧問公司董事長、摩根斯坦利原董事總經理、紐約證券交易所前副總裁Georges Ugeux,悉尼證券交易所CEO Tony Sacre,建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弛,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朱甯,國富資本董事長、青金所董事長熊焰出席了本次沙龍。與會嘉賓就股權投資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中發揮的作用,以及财富管理機構如何将客戶中長期的理财需求與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嫁接,爲新主體、新業态、新動力的孕育提供助力等話題進行了深入讨論。
Event Live
活動現場實況
Viewpoints
嘉賓觀點
  • 柯珂(中國建投集團總裁助理)2017年6月
    中國的股權投資已經走到了需要也必須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更負責任、更有擔當、更有遠見的時代。

    這個時代的發展和外部環境的變化,使得股權投資的參與者們必須尋求與實體經濟更好的結合,才能獲得長遠的發展。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中國股權投資獲利的主要來源是企業的自然增長、資本市場的套利和政策改革的紅利等。但如今,外部環境發生了很深刻的變化:

    從世界來看,全球經濟雖緩慢複蘇,但增長動能仍然不足,短期性政策刺激效果不佳,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尚未解決;從中國來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産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經濟增長内生動力不足。

    從産業來看,傳統産業的改造升級和新興産業的培育壯大,對資本提出了包括戰略引導、運營提升、資源網絡等附加價值的更多訴求;從監管來看,上至改革适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下至規範從業人員,都彰顯了監管機構淨化資本市場“脫虛向實”的決心。

    這意味着,世界和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多重挑戰,套利空間和政策紅利的消失,讓原來短視化的獲利模式難以爲繼。沒有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股權投資也就喪失了獲利的根基。

    那種一味尋找風口浪尖、隻關注短期收益的做法,既無法建立有效的競争壁壘,也缺乏技術含量,隻有紮紮實實從産業的角度做投資,保持冷靜和自持,才是真正的生存和發展之道。
    張弛(建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2017年6月
    股權投資企業應把自身定位放到産業的整合協同與推動産業發展的層面上來。

    遠見成就未來。股權投資者的自身定位,決定了投資者能走多遠、能發揮多大的價值。

    如果定位是參股、跟投,最終的結果或許就是,僅考慮未來一段時間内,制度紅利、企業自身增長和差價等所産生的回報,對被投企業少有決策權。

    若定位是成爲控股企業,做産業整合與優化,推動産業發展,就有機會在把産業做大的同時,獲得持續不斷的回報。這時的回報就不僅僅來自于資本市場和企業自身的現金流,更重要的是增值的股權,有權決定被投企業的财務和經營政策。

    因此,要把股權投資做成一項長期的、可持續的、價值豐厚的事業,就應該以更爲主動、更爲控制力強的姿态進入實體經濟。

    其實,無論是基于股權投資的内在屬性還是時代特點,中國的股權投資都已經走到了需要也必須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更負責任、更有擔當、更有遠見的時代——

    股權投資應該與國家的産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動态地、深層次地融合。

    在此過程中,投資者應從相對被動的支持、協助,走向主動的引導、優化和提升。以往的投資模式,更多的是考慮IPO或者資産重組上市,但如今,投資者應該考慮自主地去創造機會,投資一些有前景的産業,提升被投企業的運營效率、經營狀況、現金流等各方面水平,從而掌握該類企業的成長與盈利模式。

    通過投資境内外優秀企業,掌握核心産業和關鍵領域的戰略資源,成爲細分領域的領導者,通過全球資源網絡和對産業的深度理解,緊密跟蹤和推動産業升級與轉型,這才是當今時代股權投資者應有的思維邏輯。

    總有人憑借“賺快錢”的思維,叫嚣市場“資産荒”,但若踏踏實實以股權投資謀求産業布局,其實有很多标的企業靜候這些有準備、有遠見的投資者。

    但是,這對投資者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基于股東的資源注入,提升被投企業的基本面,進一步實現産業布局的目标,就需要投資者也成爲産業專家。

    首先,如上述所言,跳出原有财務投資中以短期套利方式離場的思維是首要的。這需要樹立長期持有、經營産業的理念,将産業思維楔入投資過程的每一步。

    其次,産業認知來自實踐中的摸爬滾打。隻有腳踏實地進行大量研究工作,老老實實學習産業知識,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在投資決策和投後管理中出現雞同鴨講的尴尬。
    Georges Ugeux(伽利略國際顧問公司董事長、摩根斯坦利原董事總經理、紐約證券交易所前副總裁)
    關于如何對于股權投資業務進行很好的把控,我們有自己的原則。起初,唯一來源就是政府。中國國有的市場市值是七萬億美元,因此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我們不僅幫助中國的國有企業全球化,同時也幫助他們成爲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石和棟梁。但現在這個數字占了中國GDP的2/3,相比之下,美國公司的市值加起來是GDP的200%。

    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已有73個IPO,總和達60億美元,雖然并不算大的IPO,但這些公司現在已經能接觸到股權投資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内,其實主要偏愛國有企業,而現在,這個市場正在慢慢放開,所以對投資者來說,請仔細研究股權、股價定位是如何形成的,問題一是在于大機構投資者在有明确需求的情況下,并不放心在中國購買更多的股權;另一個問題,我們在2015年也看到了,那就是散戶的投資,最開始是80%,但是市場突然恐慌,又出現安全網,導緻出現問題。中國若想有更強有力和更成熟的市場,就必須有更加成熟的投資者。

    在中國這個市場上,最大的阻礙是市場的流動性,另外就是企業的負債程度。再回看IPO的問題,如果發更多的股票,如果這個公司流動性更高的話,杠杆率就會下降。與此同時,經濟實現快速增長,不良資産率降低,企業負債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也随之降低。

    最後一點,股權就是股權,可以不停地變化與不停地多樣化,但是它其實非常簡單。例如固定資産,做得太複雜反而不是好事。投資公司應該有更多的股權,應該有養老基金,随着中國進入财富管理的全球化階段,我相信中國股權市場的發展,定會在這個過程中支持中國經濟的發展。
    柯珂
    (中國建投集團總裁助理)2017年6月
    張弛
    (建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2017年6月
    Georges Ugeux
    (伽利略國際顧問公司董事長、摩根斯坦利原董事總經理、紐約證券交易所前副總裁)
柯珂(中國建投集團總裁助理)2017年6月
中國的股權投資已經走到了需要也必須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更負責任、更有擔當、更有遠見的時代。

這個時代的發展和外部環境的變化,使得股權投資的參與者們必須尋求與實體經濟更好的結合,才能獲得長遠的發展。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中國股權投資獲利的主要來源是企業的自然增長、資本市場的套利和政策改革的紅利等。但如今,外部環境發生了很深刻的變化:

從世界來看,全球經濟雖緩慢複蘇,但增長動能仍然不足,短期性政策刺激效果不佳,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尚未解決;從中國來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産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經濟增長内生動力不足。

從産業來看,傳統産業的改造升級和新興産業的培育壯大,對資本提出了包括戰略引導、運營提升、資源網絡等附加價值的更多訴求;從監管來看,上至改革适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下至規範從業人員,都彰顯了監管機構淨化資本市場“脫虛向實”的決心。

這意味着,世界和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多重挑戰,套利空間和政策紅利的消失,讓原來短視化的獲利模式難以爲繼。沒有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股權投資也就喪失了獲利的根基。

那種一味尋找風口浪尖、隻關注短期收益的做法,既無法建立有效的競争壁壘,也缺乏技術含量,隻有紮紮實實從産業的角度做投資,保持冷靜和自持,才是真正的生存和發展之道。
張弛(建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2017年6月
股權投資企業應把自身定位放到産業的整合協同與推動産業發展的層面上來。

遠見成就未來。股權投資者的自身定位,決定了投資者能走多遠、能發揮多大的價值。

如果定位是參股、跟投,最終的結果或許就是,僅考慮未來一段時間内,制度紅利、企業自身增長和差價等所産生的回報,對被投企業少有決策權。

若定位是成爲控股企業,做産業整合與優化,推動産業發展,就有機會在把産業做大的同時,獲得持續不斷的回報。這時的回報就不僅僅來自于資本市場和企業自身的現金流,更重要的是增值的股權,有權決定被投企業的财務和經營政策。

因此,要把股權投資做成一項長期的、可持續的、價值豐厚的事業,就應該以更爲主動、更爲控制力強的姿态進入實體經濟。

其實,無論是基于股權投資的内在屬性還是時代特點,中國的股權投資都已經走到了需要也必須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更負責任、更有擔當、更有遠見的時代——

股權投資應該與國家的産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動态地、深層次地融合。

在此過程中,投資者應從相對被動的支持、協助,走向主動的引導、優化和提升。以往的投資模式,更多的是考慮IPO或者資産重組上市,但如今,投資者應該考慮自主地去創造機會,投資一些有前景的産業,提升被投企業的運營效率、經營狀況、現金流等各方面水平,從而掌握該類企業的成長與盈利模式。

通過投資境内外優秀企業,掌握核心産業和關鍵領域的戰略資源,成爲細分領域的領導者,通過全球資源網絡和對産業的深度理解,緊密跟蹤和推動産業升級與轉型,這才是當今時代股權投資者應有的思維邏輯。

總有人憑借“賺快錢”的思維,叫嚣市場“資産荒”,但若踏踏實實以股權投資謀求産業布局,其實有很多标的企業靜候這些有準備、有遠見的投資者。

但是,這對投資者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基于股東的資源注入,提升被投企業的基本面,進一步實現産業布局的目标,就需要投資者也成爲産業專家。

首先,如上述所言,跳出原有财務投資中以短期套利方式離場的思維是首要的。這需要樹立長期持有、經營産業的理念,将産業思維楔入投資過程的每一步。

其次,産業認知來自實踐中的摸爬滾打。隻有腳踏實地進行大量研究工作,老老實實學習産業知識,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在投資決策和投後管理中出現雞同鴨講的尴尬。
Georges Ugeux(伽利略國際顧問公司董事長、摩根斯坦利原董事總經理、紐約證券交易所前副總裁)
關于如何對于股權投資業務進行很好的把控,我們有自己的原則。起初,唯一來源就是政府。中國國有的市場市值是七萬億美元,因此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我們不僅幫助中國的國有企業全球化,同時也幫助他們成爲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石和棟梁。但現在這個數字占了中國GDP的2/3,相比之下,美國公司的市值加起來是GDP的200%。

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已有73個IPO,總和達60億美元,雖然并不算大的IPO,但這些公司現在已經能接觸到股權投資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内,其實主要偏愛國有企業,而現在,這個市場正在慢慢放開,所以對投資者來說,請仔細研究股權、股價定位是如何形成的,問題一是在于大機構投資者在有明确需求的情況下,并不放心在中國購買更多的股權;另一個問題,我們在2015年也看到了,那就是散戶的投資,最開始是80%,但是市場突然恐慌,又出現安全網,導緻出現問題。中國若想有更強有力和更成熟的市場,就必須有更加成熟的投資者。

在中國這個市場上,最大的阻礙是市場的流動性,另外就是企業的負債程度。再回看IPO的問題,如果發更多的股票,如果這個公司流動性更高的話,杠杆率就會下降。與此同時,經濟實現快速增長,不良資産率降低,企業負債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也随之降低。

最後一點,股權就是股權,可以不停地變化與不停地多樣化,但是它其實非常簡單。例如固定資産,做得太複雜反而不是好事。投資公司應該有更多的股權,應該有養老基金,随着中國進入财富管理的全球化階段,我相信中國股權市場的發展,定會在這個過程中支持中國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