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JIC TALKS
JIC講堂第三期 | 智能汽車的産業未來與投資邏輯
11月19日下午,中國建投2020年度“JIC講堂·科技投資系列” 第三場在建投書局舉行。國泰基金基金經理王陽與東吳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電力設備新能源首席分析師曾朵紅以“智能汽車駛向怎樣的未來?”爲主題,爲現場和在線觀看直播的各界觀衆,詳細解析了汽車産業鏈的深度變革與主流車企的智能化戰略,并就如何把握汽車産業投資邏輯進行了富有啓發意義的探讨。
Event Live
活動現場實況
  • 王陽(國泰基金基金經理)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到現在,我們慢慢進入消費驅動型市場。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家的生活中,進入尋常百姓家。因為消費驅動是自發性的,這代表新能源汽車的產品日趨成熟,也代表這個行業有更加持續和穩定的發展。
    從歷史經驗來看,隨著消費場景逐步成熟,當年國內SUV行業在滲透率突破5%之後,進入了快速向上發展週期。進入2020年,隨著相對成熟的新能源乘用車型投放市場,消費者不僅體會到了科技賦能,同時也從價格上逐步接受,全球滲透率超過3%,國內滲透率也正向5%以上邁進。
    根據初步測算,在補貼及雙積分的共同拉動下,以及優質車型帶動下,預計2020-2023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複合增速有望達到30%。我們對明年整個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速有比較樂觀的預期,認為能達到67%。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從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和後年,全球主要車企,不管是德系的大眾、寶馬、賓士,日系的豐田,國內的比亞迪,在供給端都會有越來越多成熟的新能源產品推出,有望從供給側推動全球電動化加速。

    我們的觀點是:第一,越是年輕人消費的產品,未來的生命週期越長,因為它代表了一個新興的消費群體。第二,年長的客戶對ABB或者大眾、豐田品牌有情結,明年這些車企都要大量上新能源的車型,到時候他們就可以選擇賓士、寶馬、奧迪、大眾、保時捷的車型。
    從這兩個角度來說,在中長期,新能源汽車有一個年輕人的市場;在中短期,新能源汽車也有適應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品牌認知的階層的選擇。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哪些環節需要去關注?不管是2019年還是2025年,A級車單車價值量都是電池環節占比最高。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非常關注寧德時代的三元電池、比亞迪的磷酸鐵鋰電池和LG公司。通過拆分全球鋰電產業鏈的不同環節,測算各環節的複合增速,就能看出哪些環節最有發展潛力。這背後有一個比較大的測算資料,有很多對週期價值品價格和競爭格局的判斷。

    電池技術的變化,是研究和投資比較重要的點。這個點不會創造很好的投資收益,但是深刻理解之後,你能獲得中長期的戰略性觀點,對公司發展會有不同的認知。
    從整車看,未來競爭格局遠未定。汽車消費具有強品牌屬性,屬於耐久型消費,產品在全生命週期的穩定性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五年以上的驗證,很難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隨著大眾、豐田等國際車企開始推出全新電平臺,電動車現有的整車格局會出現很大的變化。但由於全新平臺和車型的研發週期很長,所以短期看3年,確定性放量的還是走在前面的特斯拉與大眾;但拉長到2023年以後,隨著以豐田為代表的車企推出全新產品,競爭格局將要再次動盪。
    相對于根據整車車型去判斷,電池的技術可能判斷的難度更大一些。但還是需要去投這方面的公司。因為它具有風險的同時,也代表了機會。作為在新能源汽車中占比最大、成本最大、價值鏈最大的一個環節,一旦這個環節發生變化,可能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會發生很大變化。只有當你能從更加專業的角度區分風險和機會,才能獲得超額收益或者更加穩定的收益。
    特斯拉改變傳統車企的商業模式,對標的是科技類企業,10年資本開支120億美元,打造電動車企巨頭與科技巨頭,真正重構了整個汽車行業。
    從硬體角度,特斯拉在“三電”技術上做了非常好的佈局或者自研。從圓柱電池到電池管理系統,是它非常有特色的核心競爭力,另外特斯拉的電機、電控都是自研,把控了最核心的技術。
    一開始特斯拉就用類智慧手機的方式定義汽車。所以它的智慧駕駛不斷升級,從架構上採用開放的體系,自動搭載在車上,同時不斷地完善功能。現在Model3在好的路況下可以自動駕駛,駕駛員可以做別的事情,這是它打造的一個爆款點。

    今年對“中國的特斯拉”而言,也是一個轉折之年。前幾年有一批有夢想的創業者,來打造造車新勢力。今年是轉折之年,它們的生存問題已經解決,面臨的是成長的問題。
    我們對蔚來銷量的預期非常樂觀。蔚來2025年的目標是20萬輛車,但是我覺得可以達到27萬輛。最新的財報裡說了明年年初單月的產能就達到7500台,年化一下就是9萬台,實際肯定會不斷爬坡,所以量上的會比大家想的快一些。在財務資料包表上,2020年公司銷量有望達到4萬輛,汽車製造環節毛利轉正,疊加各項費用控制,2020年將減虧;2022-2023年,我們預計蔚來汽車製造毛利率達到20%左右,且服務業務毛利轉正,有望實現扭虧。
    小鵬汽車的智慧化系統Xpilot估計在明年年初會推出第三代,這目前應該是國內最新最好的水準。它的智慧車載系統Xmart OS也是自主開發,升級的速度比較快,也是為了提升整個用戶的體驗。
    小鵬明後年會開始推一款轎車純電EV,後面進一步推SUV純電車型。小鵬的爆點從轎車開始,這是和蔚來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對於它未來銷量的預期也是比較樂觀的,未來在30萬輛左右。
    理想汽車下一步的發展目標還是進一步過渡到純電領域,目標是等到續航完全不擔心以後,再進入到純電SUV的定位。因為定位比較好,同時又以互聯網思維或者造車新勢力的思維打造SUV,所以發展速度較快,財務資料也比別家好一些。
    理想定位比較精准,所以上量比較快,成本控制比較好。後勁還是看下一步純電SUV的進度,因為現有領域的市場空間還是相對有限。

    海外幾家主流車企在2016年底到2017年全面進行電動化轉型,但是當時他們在智慧化領域的理解不夠,還是傳統車企的思路。直到去年,尤其是今年,他們在數位化和智慧化方面開始有比較大的投入,同時也開始有一些遠期的規劃。
    對於全球前十大車企來說,2020年、2021年、2022年都是真正平臺化的電動車型開始逐步上市的年份,爆款式車型也很容易帶動車輛超預期的爆發。

    國內主流車企在電動車上都有自己的規劃,都希望2025年自己的電動車占比在20-25%之間;在智慧化的規劃方面,從2020年左右有實質性的動作,設置智慧化部門或者成立智慧化的汽車研究中心。
    現在每家都有特色的地方,也有自己比較細分的一塊市場,他們的共性是以全新的理念打造電動車,同時也非常重視智慧駕駛和智慧化,行銷上也是比較注重直銷的模式。整個新平臺、新車型剛剛開始上量,會加速往2C端上來爆發,所有幾個類型接下來都會有很多新車型。

    未來五年國內整個新能源車的複合增速預測是35-40%,海外未來五年電動車的複合增速應該在40-50%。全球未來五年電動車的複合增速在40%,後面看十年在30%左右。車企有非常多的機會顛覆整個格局,此外配套的核心零部件——電池、電機、電控,小的零部件也有一些機會。
    商業模式也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電動化之後會逐步進入智慧化階段,盈利模式從賣車向賣軟體轉變,有了軟體以後會做更多的增值服務,這也帶來一系列機會。車企在產業鏈的整合和創新上會有更多的話語權。
    此外,不論是硬體的晶片還是軟體的演算法和體系,也會有一些新的機會出來。部分實力強的車企自己做,也會有協力廠商廠商提供智慧化的解決方案。像華為在智慧化領域會有非常大的作為。
    整個產業鏈還是會有非常好的投資機會。
    王陽
    (國泰基金基金經理)
王陽(國泰基金基金經理)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到現在,我們慢慢進入消費驅動型市場。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家的生活中,進入尋常百姓家。因為消費驅動是自發性的,這代表新能源汽車的產品日趨成熟,也代表這個行業有更加持續和穩定的發展。
從歷史經驗來看,隨著消費場景逐步成熟,當年國內SUV行業在滲透率突破5%之後,進入了快速向上發展週期。進入2020年,隨著相對成熟的新能源乘用車型投放市場,消費者不僅體會到了科技賦能,同時也從價格上逐步接受,全球滲透率超過3%,國內滲透率也正向5%以上邁進。
根據初步測算,在補貼及雙積分的共同拉動下,以及優質車型帶動下,預計2020-2023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複合增速有望達到30%。我們對明年整個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速有比較樂觀的預期,認為能達到67%。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從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和後年,全球主要車企,不管是德系的大眾、寶馬、賓士,日系的豐田,國內的比亞迪,在供給端都會有越來越多成熟的新能源產品推出,有望從供給側推動全球電動化加速。

我們的觀點是:第一,越是年輕人消費的產品,未來的生命週期越長,因為它代表了一個新興的消費群體。第二,年長的客戶對ABB或者大眾、豐田品牌有情結,明年這些車企都要大量上新能源的車型,到時候他們就可以選擇賓士、寶馬、奧迪、大眾、保時捷的車型。
從這兩個角度來說,在中長期,新能源汽車有一個年輕人的市場;在中短期,新能源汽車也有適應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品牌認知的階層的選擇。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哪些環節需要去關注?不管是2019年還是2025年,A級車單車價值量都是電池環節占比最高。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非常關注寧德時代的三元電池、比亞迪的磷酸鐵鋰電池和LG公司。通過拆分全球鋰電產業鏈的不同環節,測算各環節的複合增速,就能看出哪些環節最有發展潛力。這背後有一個比較大的測算資料,有很多對週期價值品價格和競爭格局的判斷。

電池技術的變化,是研究和投資比較重要的點。這個點不會創造很好的投資收益,但是深刻理解之後,你能獲得中長期的戰略性觀點,對公司發展會有不同的認知。
從整車看,未來競爭格局遠未定。汽車消費具有強品牌屬性,屬於耐久型消費,產品在全生命週期的穩定性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五年以上的驗證,很難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隨著大眾、豐田等國際車企開始推出全新電平臺,電動車現有的整車格局會出現很大的變化。但由於全新平臺和車型的研發週期很長,所以短期看3年,確定性放量的還是走在前面的特斯拉與大眾;但拉長到2023年以後,隨著以豐田為代表的車企推出全新產品,競爭格局將要再次動盪。
相對于根據整車車型去判斷,電池的技術可能判斷的難度更大一些。但還是需要去投這方面的公司。因為它具有風險的同時,也代表了機會。作為在新能源汽車中占比最大、成本最大、價值鏈最大的一個環節,一旦這個環節發生變化,可能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會發生很大變化。只有當你能從更加專業的角度區分風險和機會,才能獲得超額收益或者更加穩定的收益。
特斯拉改變傳統車企的商業模式,對標的是科技類企業,10年資本開支120億美元,打造電動車企巨頭與科技巨頭,真正重構了整個汽車行業。
從硬體角度,特斯拉在“三電”技術上做了非常好的佈局或者自研。從圓柱電池到電池管理系統,是它非常有特色的核心競爭力,另外特斯拉的電機、電控都是自研,把控了最核心的技術。
一開始特斯拉就用類智慧手機的方式定義汽車。所以它的智慧駕駛不斷升級,從架構上採用開放的體系,自動搭載在車上,同時不斷地完善功能。現在Model3在好的路況下可以自動駕駛,駕駛員可以做別的事情,這是它打造的一個爆款點。

今年對“中國的特斯拉”而言,也是一個轉折之年。前幾年有一批有夢想的創業者,來打造造車新勢力。今年是轉折之年,它們的生存問題已經解決,面臨的是成長的問題。
我們對蔚來銷量的預期非常樂觀。蔚來2025年的目標是20萬輛車,但是我覺得可以達到27萬輛。最新的財報裡說了明年年初單月的產能就達到7500台,年化一下就是9萬台,實際肯定會不斷爬坡,所以量上的會比大家想的快一些。在財務資料包表上,2020年公司銷量有望達到4萬輛,汽車製造環節毛利轉正,疊加各項費用控制,2020年將減虧;2022-2023年,我們預計蔚來汽車製造毛利率達到20%左右,且服務業務毛利轉正,有望實現扭虧。
小鵬汽車的智慧化系統Xpilot估計在明年年初會推出第三代,這目前應該是國內最新最好的水準。它的智慧車載系統Xmart OS也是自主開發,升級的速度比較快,也是為了提升整個用戶的體驗。
小鵬明後年會開始推一款轎車純電EV,後面進一步推SUV純電車型。小鵬的爆點從轎車開始,這是和蔚來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對於它未來銷量的預期也是比較樂觀的,未來在30萬輛左右。
理想汽車下一步的發展目標還是進一步過渡到純電領域,目標是等到續航完全不擔心以後,再進入到純電SUV的定位。因為定位比較好,同時又以互聯網思維或者造車新勢力的思維打造SUV,所以發展速度較快,財務資料也比別家好一些。
理想定位比較精准,所以上量比較快,成本控制比較好。後勁還是看下一步純電SUV的進度,因為現有領域的市場空間還是相對有限。

海外幾家主流車企在2016年底到2017年全面進行電動化轉型,但是當時他們在智慧化領域的理解不夠,還是傳統車企的思路。直到去年,尤其是今年,他們在數位化和智慧化方面開始有比較大的投入,同時也開始有一些遠期的規劃。
對於全球前十大車企來說,2020年、2021年、2022年都是真正平臺化的電動車型開始逐步上市的年份,爆款式車型也很容易帶動車輛超預期的爆發。

國內主流車企在電動車上都有自己的規劃,都希望2025年自己的電動車占比在20-25%之間;在智慧化的規劃方面,從2020年左右有實質性的動作,設置智慧化部門或者成立智慧化的汽車研究中心。
現在每家都有特色的地方,也有自己比較細分的一塊市場,他們的共性是以全新的理念打造電動車,同時也非常重視智慧駕駛和智慧化,行銷上也是比較注重直銷的模式。整個新平臺、新車型剛剛開始上量,會加速往2C端上來爆發,所有幾個類型接下來都會有很多新車型。

未來五年國內整個新能源車的複合增速預測是35-40%,海外未來五年電動車的複合增速應該在40-50%。全球未來五年電動車的複合增速在40%,後面看十年在30%左右。車企有非常多的機會顛覆整個格局,此外配套的核心零部件——電池、電機、電控,小的零部件也有一些機會。
商業模式也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電動化之後會逐步進入智慧化階段,盈利模式從賣車向賣軟體轉變,有了軟體以後會做更多的增值服務,這也帶來一系列機會。車企在產業鏈的整合和創新上會有更多的話語權。
此外,不論是硬體的晶片還是軟體的演算法和體系,也會有一些新的機會出來。部分實力強的車企自己做,也會有協力廠商廠商提供智慧化的解決方案。像華為在智慧化領域會有非常大的作為。
整個產業鏈還是會有非常好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