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建投華科:AI初創企業要争取養活自己
2018-09-12 财新網

       “沒有資本的助推,産業并不會完成升級,” 對于目前市場有觀點認爲人工智能(AI)公司估值普遍過高的問題,建投華科董事總經理戴燚在接受财新記者專訪時表示,許多創業者和企業都認爲目前AI公司的估值偏高,但這是資本幫助産業發展的必然過程。

       在AI技術門檻逐步下降的基礎上,AI向産業落地才剛剛開始。頭部大型AI企業更容易融資,同時,小型初創企業仍然有機會做一些嘗試。

       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構成了智慧互聯産業發展的基礎領域,也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助推力。在新一輪産業升級中,如何讓技術落地産業,真正賦能民生和生産才是關鍵。而在這個過程中,資本的投入是幫助技術走向應用、走向産業必不可少的關鍵要素。

       建投華科是中國建投旗下專注于信息産業投資的投資實體。2016年6月,因其下屬的北京建廣資産管理有限公司,聯合智路資本以27.5億美元高價收購荷蘭恩智浦半導體的标準産品業務部Nexperia而受到市場關注。此外,在信息技術領域還投資了AI 解決方案公司地平線、首汽約車、南京萊斯、思特奇等企業。

       财新記者:怎麽看到現在市場認爲AI創業公司估值虛高,未來價格會回落的觀點?

       我認爲估值虛高的現象是存在的,這一點很多創業者、企業家都承認。但是我認爲對于這個産業來講,人工智能如果沒有資本的大力支持,不會助推到下一階段落地産業。所以,虛高的資本或許客觀上幫助了産業的發展。從資本回報來講,盡管價格虛高,投資機構仍然可以收回投資。做的比較好的AI公司目前的資金情況都良好。現在的現象是,頭部企業,大者恒大,強者恒強,越是頭部企業越容易融到資,犯錯的概率也會小一些。

       财新記者:市場也認爲AI領域有泡沫,AI公司創業熱潮是否進入冷靜期?衆多小型初創創業企業在目前處于怎樣的競争?

       AI領域主要還是技術導向,不像P2P行業面臨監管的風險,也不像另外一些炒作行業會突然垮下去。不過目前也确實看到很多小企業有些同質化,一些領域的技術門檻在降低。我認爲在不斷競争,不斷經曆市場化的考驗後,一定會是弱者被淘汰,但是就目前這個階段而言,并沒有出現雪崩式的反應,小的初創企業還有一定的時間。

       财新記者:此前經過技術的積累,AI公司已經開始把技術落地産業。但是盈利模式仍不清晰,AI企業當下的發展重點是什麽?

       從研發角度來講,橫向比較各家AI公司目前的技術水平,算法更新疊代水平都差不多,或許其中一家領先半年,但是差距都不是很大。AI公司現在最需要的是用錢積累數據,學習、處理和積累數據就是目前手頭最要緊的苦活。

       比如說做自動駕駛的公司,需要在路上進行試跑,這是需要耗錢的。自動駕駛需要不停地積累數據,其中,數據的清洗和标注需要花錢,每次糾錯、重新訓練來增強它的算法邏輯也需要大筆投入。這是研發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技術向産業學習,向産業賦能的必經之路。

       從應用角度看,現在是AI應用的起始元年。我們可以看到很多AI企業在應用層面做得不錯。但是,從公司整體營收的角度上看,AI核心技術獲得的收入占整體營收的比例,或許10%都不到。尤其是一些涉及政府訂單,比如智慧安防一類的大項目,主要的預算花在采購硬件設備,其中服務器、攝像頭是很容易量化的,但是像芯片、AI和軟件在一個解決方案訂單裏值多少錢,目前市場化還很不健全。而作爲資本方,我們現在就是要幫助這些提供重要的AI算法、芯片等的公司存活下來。

       财新記者:資本應該如何幫助所投的公司走過這個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的階段?

       AI企業最大的問題是對接市場落地,找到成熟的商業模式,需要時間和反複的疊代。在目前這個階段,有經驗的集成商幫助AI公司做到特定行業裏去,有落地應用就會走得比較快。投資者和産業對集成更有經驗,應該結合AI技術公司一起實施。例如,中國建投旗下的建投華科下面有4到5個軟硬件平台,通過超過20年的經驗積累,對應的大數據、物聯網、金融科技這些子闆塊有很多渠道和經驗,把這些分享給已投的企業,會幫助他們在尋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之前做好做大。

       财新記者:初創企業在盈利之前要持續靠融資支撐下去,但是投資人的終極的目的是要盈利,如何平衡兩者的關系?

       毫無疑問,所有的投資機構都需要盈利,建投華科更是要促進國有資産保值增值。但是相比一些市場募集來的自有基金,我們對于逐利性的回報,或者中途撤退式的回報,看得更淡。其實不論誰投資,AI公司首先要把自己把業務做好。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在此基礎上,建投華科有一些渠道,可以幫助企業在溝通2B(面向企業級)和2G(面向政府級)的訂單時更加順暢。

       除了利用既有資源幫助AI公司拓展一些渠道和業務;投資人還可以幫創業企業完善解決方案。比如投資機構可以給所投企業分享一些資源,例如建投華科了解金融行業,那麽金融行業的安防解決方案就可以交給我們旗下的企業做。這樣可以加快幫企業獲得足夠的收入,盡快達成盈虧平衡。

       短期來看,初創AI公司還會燒幾年錢。其中有一些公司号稱今年能夠盈利,或者明年IPO,我覺得有待商榷。真正有價值的公司,盡管目前這個階段虧錢,但依然是有價值的。中期來看,初創企業的重要任務依然是投入技術研發,發展業務,争取要養活自己。

       财新記者:未來還會出現很多新的AI創業公司嗎?創業公司的格局會向頭部集中嗎?

       對于AI公司,我認爲還會逐漸增多,隻是增速會放緩,但數量的增多是趨勢。AI公司主要是技術導向的,從行業發展來看,目前語音識别的算法已經很常見。盡管圖像識别技術比語音識别發展晚了幾年,技術門檻也同樣在快速降低。

       近些年芯片企業情況也類似。結合其他因素,我們看見,各種類型的AI技術門檻急速下降,創業的機會就增多了,現在很多小軟件團隊開始做2C(面向消費者)的、沒有其他外延式技術要求的生意。這些團隊一般規模不大,一年可能賺兩百萬,團隊分成。因爲對個人有利可圖,這樣的小團隊的AI初創企業,數量還是會增加。

       與此同時,在競争和市場淘汰中,瞄準最高端和最難的技術突破的企業,會變得越來越少。比如現在的自動駕駛仍是未完全解決的難題,對技術和資本的投入都很高,小型AI創業公司沒有資源和能力進入這樣的領域。即使目前市場中融資情況較好規模較大的AI公司,要做成現象級的公司,也需要不斷積累和市場培育,還是有一定的挑戰。

 

Related reading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