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了反映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习总书记青年时代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吃过的苦,在我脑海里不断回放,引发思考。
《梁家河》是一本越读越厚的书。习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青年时代的总书记,在那个艰苦而贫瘠的土地上,做成了很多事,影响了很多人。比如,建沼气,打水坝,扶贫助困,总书记做成了很多解决人民群众生活疾苦的好事、实事。再比如,家景一天比一天好的刘瑞莲,当上“鸡司令”的梁世雄,将苹果卖到国外致富的张卫庞,他们在习总书记的影响下,改善了家庭生活,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本薄薄的纪实文学,越读越觉得厚重。
《梁家河》又是一本越读越薄的书。书中所记录的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发生的故事,都在反映一个主题——不忘初心。不论是作为陕北黄土地上的农民,还是成为国家主席,他的心时刻想着的都是中国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民,念着的都是乡亲们有没有过上好日子。总书记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习总书记一直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作为一名青年,我们又能从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中学到些什么呢?第一,不间断的学习。总书记下乡,最重的行李是两大箱书;在农间劳作,最好的休息也是看书。“30里借书、30里讨书”也成了总书记青年时代的一件趣事。难以想象,总书记是如何在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之后,还能让自己静下心来阅读。第二,善于吃苦。能吃苦,只要个人具有一定的忍耐力都可以做到,但要做到善于吃苦,却没有那么简单。总书记是一个善于吃苦的人。在陕北,饮食苦,就想办法发展农业改善人民生活;生活苦,就打水坝建沼气给人民提供生活便利。总书记是在吃苦中解决问题的人。时过境迁,现在的我们不需要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但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要破难题,闯难关,就得能吃苦、善吃苦。第三、常怀感恩之心。总书记对梁家河乡亲们的不舍和深情体现了总书记的感恩之心。我们的成长之路,有家人的关爱,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同事的指导和包容,要心怀感恩。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发生的故事有趣也有味。苦中作乐,有趣。苦中奋斗,有味。
建投租赁 孔令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