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十三位代表的初心解读

       九十七年前,一批仁人志士推开了上海一栋石库门房子的大门,走向了“新天地”。这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集合。建党97周年前夕,我们从13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不同的人生道路中重温历史,思索未来。

       1921年7月23日,在当年上海望志路106号,从全国各地来了13位口音不同、衣着不同、年龄不同的知识分子。这13位代表分别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委派的代表包惠僧。

       1921年的中共一大,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除了会议一度遭到暗探和巡捕以外,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但是,由此所点燃的革命的火把,给当时黑夜的社会带来了一道光亮,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也由此谱写了新的篇章。

       在这13位中共一大代表中,有最终登上北京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人民领袖毛泽东、董必武; 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有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和党的建立作出重大贡献却随机退党,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变,继续支持党和革命的知识分子李达、李汉俊;有为党的早期革命作出贡献,但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经不住考验离开党,不久投向国民政府,新中国成立后又向党致信认错,回归党的怀抱的刘仁静、包惠僧;还有最终背叛革命的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

       其中,早期牺牲的4名中共代表更是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模范人物。其中,王尽美短暂的27年人生对党和国家做出巨大的历史贡献,他是山东工人运动的创始人,也是中共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1925年因病去世。陈潭秋是荆楚大地共产主义星火的点播者,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者、为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47岁的他1943年在新疆被秘密杀害。邓恩铭,作为一大最年轻的代表,他是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者,1928年12月,邓恩铭在济南被捕,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残酷地将他杀害。何叔衡作为中共的一大代表,他是最年长者,当时已经45岁了,他是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主要成员,1935年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时壮烈牺牲。

       解读当时参加“一大”代表,有的本身尚未完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入党存在很大的投机心理,因而在革命浪潮的考验中动摇、蜕变。他们的不同人生道路表明,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即便历经曲折,前途同样是光明的。相反,知错不改,或者坚持一意孤行,其结果只会是自食苦果。九十七年风雨征程,经历命运沉浮的13位一大代表都已作古,但他们的历史贡献永远不会磨灭。而对于每一名共产党员来说,这更意味着永恒的考验。 (建投研修院 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