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JIC Investment forum
JIC投资沙龙第二期 | 绿色信托 从0到1
在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的“新常态”背景下,绿色低碳产业的潮起正在滋生巨大的资金需求,处于行业转型拐点的信托也嗅到了这一新兴领域。在一系列创新型信托产品中,“绿色信托”投资项目格外新颖,引起投资者的兴趣。专家表示,“绿色信托”的提出,代表着信托行业逐渐把目光从传统的房地产、市政基础建设行业,转移到之前关注不多的环保、新能源行业。

2015年6月27日,JIC投资沙龙——“绿色信托从0到1”在上海举办,吸引了国内外近百位关心新能源产业的人士参与。沙龙邀请了产业界、金融界和知识界的嘉宾做主题分享,共吸引百名听众参加。
Event Live
活动现场实况
Viewpoints
嘉宾观点
  • 杨金龙(建投信托董事长)2015年6月
    过去几年以投资拉动需求,以投资驱动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我们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信托行业在过去长期致力于房地产、市政基础建设这些领域的投资,对新能源以及节能环保领域关注不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国家逐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能源产业未来存在着较大的成长空间。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大胆地提出了绿色信托的概念,希望将信托这一投资理财机制与国家节能环保以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寻找一条既符合投资者的投资理财需求,又支持能源产业发展,同时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的新的发展道路。

    建投信托从去年开始关注碳排放、光伏发电等新市场领域,并成功推出了全国首单碳排放信托计划。以金融资本促进国内碳交易市场的活跃,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碳排放资源的优化配置,兼具公益性质和投资价值。建投信托在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市场的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0亿元,后续仍将有多个项目在持续推进当中。

    绿色低碳发展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可以发挥资本优势,积极参与绿色信托市场建设。未来建投信托将进一步加强清洁能源与碳排放市场的研究,同时加大相关业务的发展力度,为推进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实现创新型的资本市场工具向低碳经济转型而贡献信托公司的一份力量。
    余海(建投信托副总经理)
    建投信托从2013年开始就在新能源领域做了很多布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过半年时间做了近30亿的产品。主要是以债券可转债等方式,跟顺风光电、协鑫、海润集团,还有做生物质发电的凯迪电力等行业领军企业、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母公司进行了充分的合作,“绿色信托”也是我们带起来的领域。

    我们跟很多金融机构探讨,一提到光伏就害怕,为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光伏配件的生产或者硅料是过剩的,但是实际上光伏电站的发展刚好相反。对于它来说原材料成本是降低的,这种降低基本上处于快速的线性下降,这一点对光伏电站的利用空间越发形成了优势,商业模式也逐渐创新,提升整体的利润率。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光伏电站的无杠杆内部回报率现在估计在9~10%之间,利润空间还是很大的。据彭博社的预测,中国光伏发电的成本将在2028年低于煤电,降低到6美分。

    怎么才能做到产融结合?目前光伏企业有七大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众筹,互联网融资渠道、融资租赁和信托、资产证券化、定增+可换股债券,光伏产业基金。光伏产业基金这一块是非常广阔的空间,现在大部分的企业都缺乏资本金,还缺乏中间建设过程的过桥融资安排,产业基金是我们重点要发展的方向。

    为什么信托要进入光伏呢?首先,我们选择光伏的核心理由是市场的需求。光伏市场目前是重资产,信托一向善于做大规模的运作,这方面刚好契合。其次,信托是一个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光伏电站的风险相对可控,并且它的风险溢价相对较高,甚至比现在的房地产行业风险溢价还要高。我们会把光伏电站看成是一个类债券型的资产,这种电站也容易被估值,具备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够作为资产证券化非常好的基础资产。

    除太阳能电站外,我们还有碳排放、生物质电站等投资,希望通过这种领域的布局,把行业共同培养出来,也能把社会的钱有效引导到这些相对稳定的行业里面去。期待随着社会资本与各个专业机构的逐渐关注和投资,在造福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同时,为投资领域再创一片蓝海。
    韩晓平(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
    中国整体能源结构中出现了大量的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已经占2%,风电占7%,都是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但是现在这些进入到电网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很多清洁能源实际上没有被很好利用,丢弃量非常大。风电、水电等都在大量弃电,风电去年是弃了150亿度电。中国弃掉的电量相当于比较小的中等发展中国家一年的用电量。

    电力改革要解决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面临的困难,刚才讲的这是弃风和弃水,当然一些地区也有光电的问题,中国建投选的项目很好,没有这样的问题。

    分布式能源很早就在讲,大概2002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推动。直到今天发展得非常不顺利,无论是太阳能的、天然气的发展都很不顺利,为什么?因为有太多的利益集团来制衡,导致我们技术上无法推动。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有两个愿景,第一个就是能源局在去年提出的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煤炭降到能源结构的62%,天然气为10%,非化石能源占到15%,石油13%。但这个愿景我们认为过于保守,天然气按照它算起来只有3400亿,和我们预期的目标有很大的差距。

    电力改革做了很多的配套文件,第一个配套就是清洁能源,希望电力改革首先要保证清洁能源,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能源模式,这个模式带来的就是能源的互联网,最终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技术支持。
    杨金龙
    (建投信托董事长)2015年6月
    余海
    (建投信托副总经理)
    韩晓平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
杨金龙(建投信托董事长)2015年6月
过去几年以投资拉动需求,以投资驱动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我们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信托行业在过去长期致力于房地产、市政基础建设这些领域的投资,对新能源以及节能环保领域关注不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国家逐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能源产业未来存在着较大的成长空间。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大胆地提出了绿色信托的概念,希望将信托这一投资理财机制与国家节能环保以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寻找一条既符合投资者的投资理财需求,又支持能源产业发展,同时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的新的发展道路。

建投信托从去年开始关注碳排放、光伏发电等新市场领域,并成功推出了全国首单碳排放信托计划。以金融资本促进国内碳交易市场的活跃,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碳排放资源的优化配置,兼具公益性质和投资价值。建投信托在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市场的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0亿元,后续仍将有多个项目在持续推进当中。

绿色低碳发展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可以发挥资本优势,积极参与绿色信托市场建设。未来建投信托将进一步加强清洁能源与碳排放市场的研究,同时加大相关业务的发展力度,为推进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实现创新型的资本市场工具向低碳经济转型而贡献信托公司的一份力量。
余海(建投信托副总经理)
建投信托从2013年开始就在新能源领域做了很多布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过半年时间做了近30亿的产品。主要是以债券可转债等方式,跟顺风光电、协鑫、海润集团,还有做生物质发电的凯迪电力等行业领军企业、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母公司进行了充分的合作,“绿色信托”也是我们带起来的领域。

我们跟很多金融机构探讨,一提到光伏就害怕,为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光伏配件的生产或者硅料是过剩的,但是实际上光伏电站的发展刚好相反。对于它来说原材料成本是降低的,这种降低基本上处于快速的线性下降,这一点对光伏电站的利用空间越发形成了优势,商业模式也逐渐创新,提升整体的利润率。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光伏电站的无杠杆内部回报率现在估计在9~10%之间,利润空间还是很大的。据彭博社的预测,中国光伏发电的成本将在2028年低于煤电,降低到6美分。

怎么才能做到产融结合?目前光伏企业有七大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众筹,互联网融资渠道、融资租赁和信托、资产证券化、定增+可换股债券,光伏产业基金。光伏产业基金这一块是非常广阔的空间,现在大部分的企业都缺乏资本金,还缺乏中间建设过程的过桥融资安排,产业基金是我们重点要发展的方向。

为什么信托要进入光伏呢?首先,我们选择光伏的核心理由是市场的需求。光伏市场目前是重资产,信托一向善于做大规模的运作,这方面刚好契合。其次,信托是一个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光伏电站的风险相对可控,并且它的风险溢价相对较高,甚至比现在的房地产行业风险溢价还要高。我们会把光伏电站看成是一个类债券型的资产,这种电站也容易被估值,具备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够作为资产证券化非常好的基础资产。

除太阳能电站外,我们还有碳排放、生物质电站等投资,希望通过这种领域的布局,把行业共同培养出来,也能把社会的钱有效引导到这些相对稳定的行业里面去。期待随着社会资本与各个专业机构的逐渐关注和投资,在造福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同时,为投资领域再创一片蓝海。
韩晓平(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
中国整体能源结构中出现了大量的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已经占2%,风电占7%,都是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但是现在这些进入到电网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很多清洁能源实际上没有被很好利用,丢弃量非常大。风电、水电等都在大量弃电,风电去年是弃了150亿度电。中国弃掉的电量相当于比较小的中等发展中国家一年的用电量。

电力改革要解决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面临的困难,刚才讲的这是弃风和弃水,当然一些地区也有光电的问题,中国建投选的项目很好,没有这样的问题。

分布式能源很早就在讲,大概2002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推动。直到今天发展得非常不顺利,无论是太阳能的、天然气的发展都很不顺利,为什么?因为有太多的利益集团来制衡,导致我们技术上无法推动。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有两个愿景,第一个就是能源局在去年提出的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煤炭降到能源结构的62%,天然气为10%,非化石能源占到15%,石油13%。但这个愿景我们认为过于保守,天然气按照它算起来只有3400亿,和我们预期的目标有很大的差距。

电力改革做了很多的配套文件,第一个配套就是清洁能源,希望电力改革首先要保证清洁能源,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能源模式,这个模式带来的就是能源的互联网,最终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