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JIC Investment Forum
JIC投资沙龙第五期 | PPP领域投资与发展
伴随国务院一纸公文——“43号文”的发布,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号角再度吹响。一年来,山东、广东、河南等地政府积极响应,推出众多公共设施与基础建设项目,水务、交通、环保领域成为焦点,咨询、金融、法律行业迅速跟进,投资格局深刻改变,PPP成为大众热点与焦点。目前PPP模式热度仍在,却也逐步沉淀出冷静思索。比如,部分PPP项目在落地实施时遇到坎坷,财政部正推进第二批PPP示范项目落地;PPP模式研究继续深化,银行、信托、保险积极设计产品,在更多领域探索参与机会。在PPP模式“保卫期”,如何促成项目落地,如何在PPP相关领域淘金,是这场经济领域的结合向我们提出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成为推动其延续和发展的关键。

2015年9月12日,JIC投资沙龙——“PPP领域投资与发展”在京举办。这场沙龙,邀请部委领导、商界巨擘、投资精英与会论道,以专业、前沿之视角探讨PPP领域的发展大势与投资机会,为PPP模式的未来发展提供启示与指引。
Event Live
活动现场实况
Viewpoints
嘉宾观点
  • 刘健(财政部金融司巡视员)
    借JIC投资沙龙的机会,我想讲四个个人观点:

    第一,推广运用PPP模式是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也是公共服务领域制度完善和创新的需要。在目前经济新常态,寻找有效投资是关键问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两条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公共服务和公共投资。传统的公共服务主要依赖于政府投融资,但这种模式重投入轻产出、重建设轻运营,影响了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在此背景下,PPP模式成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政府投入方式的重大变革。公共部门获得了稳定的长期服务,私人部门获得可靠的长期收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

    第二,关于PPP项目落地。最近关于PPP有很多报道题目是“兴趣多,落地少”。大家习惯了传统模式下项目的100%落地,但事实上PPP项目改变了政府一言九鼎的状态,有了投资者的外部约束,市场认可成为PPP项目落地的关键。所以说对PPP项目的落地我觉得要换一个角度,更多看质量,不是看数量。解决PPP落地问题不是财政部门发个文、从上到下就能解决的,而是从里到外,在项目层面做大量细致专业性的工作。

    第三,如何改善PPP项目融资。PPP有股本融资和债务融资两个部分。从股本融资角度来说,单一组成结构很难承担大量PPP项目的实施,必须鼓励机构投资者进入这个领域,比如保险公司、养老金机构。PPP投资本身具有稳定收益抗通胀的特性,适合需要长期稳定适度回报的机构投资者。从债务融资角度,比如传统贷款公司基本靠抵押品、质押品、担保,公司负债率比较高、融资比较难。我们财政部出台PPP的合同指南的时候,贷款、质押品可以转移到新的投资者身上,通过这个手段控制贷款的风险。

    第四,PPP长期发展的制度保障。看国外案例都是法律比较健全、政府行为较强。PPP如果在中国得到较好实施,也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特别是地方政府提高治理能力、增加PPP项目管理透明度。这些制度建设对于稳定社会资本、建立公众信心非常重要,财政部也在积极推动相应的工作。
    焦小平(财政部PPP办公室副主任、PPP中心副主任)
    积极规范推进PPP工作
    今天我想谈四个问题:PPP的整体讲述;目前PPP模式的综合改革包括哪些方面;PPP是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手段;从财政部角度,如何建立规范透明的PPP市场。

    PPP是一个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的手段。对稳增长而言,PPP的特质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稳增长高杠杆是PPP具备的。第二,风险可控,我们防止PPP成为变相融资平台。第三,PPP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可持续的。对调结构而言,主要体现在对经济结构、城乡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对惠民生而言,政府没钱可以办事,少花钱多办事,老百姓提前享受。对促改革而言,PPP之所以好在于只要开放就有活力,只有竞争才有效率。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统一规范的PPP市场。这主要包括制度建设、机构建设、示范项目三个层面。制度建设包括法律、政策、指南、合同、标准等诸多方面。机构能力建设方面,包括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财政部牵头,各部门分工协作、优化服务;成立PPP专门机构PPP中心;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的作用;提高社会资本责任意识。

    PPP是新的现象、新的文化。一方面,PPP凝聚着法治文化和契约精神;另一方面,PPP是市场文化,市场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辅助型作用。从财政部而言,我们创造环境、确立标准、解决纠纷,我们不做运动员。PPP的发展需要三种合作——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政府之间的合作、政府和民众的合作。
    刘永政(首创集团副总经理,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环保产业PPP投资模式的实践
    在环保产业领域,PPP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因为环保项目本身具备PPP的项目适应性,具有公益性的一面。作为水务环境的企业,首创集团在国内和国际都做了诸多布局,也发现随着PPP模式的开展,以往投资拉动型的市场扩张方式可能逐渐衰弱,以技术、信息化、标准化、智力化能力为主导的运营管理能力将成为PPP项目能否持续、长久、稳定、有效运行下去的重要关键点。

    同时依据我们的经验,环保领域的PPP项目还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第一,很多地方把PPP当做圈钱的方式,我们理解更重要是效率和机制,PPP方式解决的是政企关系、市场机制和效率问题。这种理解需要不断推进。第二,资金错配。资金错配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PPP项目往往前期投入很大、收益回报很低,如何进行合理的政府补贴?另一个是运营成本很难做到调价公示。第三,政府和企业间的互信问题。最第四,风险共担和责任承担。
    刘健
    (财政部金融司巡视员)
    焦小平
    (财政部PPP办公室副主任、PPP中心副主任)
    刘永政
    (首创集团副总经理,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 冯丽英(中国建设银行养老金业务部总经理、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筹备组负责人)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中的养老金投资
    养老金作为投资资产的属性两个方面:首先,高安全性。资金的保值增值是养老金资产的投资中的第一原则,与此同时它承受风险的能力相当低,极高安全性是养老金投资的第一特征。其次,养老金追求长期稳健的价值回报,秉持资金的持久性和安全性的投资而不是短期的市场投机。

    PPP模式跟养老金的投资特点具有相同的契合度。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单纯的股票型债券资产投资资产配置很难规避宏观经济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利用基础设施投资与传统资产较低的相关性来平滑组合收益波动,成为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共识。目前国内养老金投资较少,但随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市场化运营以及职业年金的建立,规模增长迅速的养老金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也将快速增加,养老金与PPP合作模式发展空间巨大。

    在今后的投资中,我们认为要加强三个方面的联系、合作与互动:第一个层面是国家层面,包括政策层面、机制体制建设方面的完善,以及政策宣导和投资者教育;第二个层面是地方政府层面,做到项目公开公平公正,以及公众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第三个是机构层面,选择专业专注、风险管理好的机构。
    和建生(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葛洲坝集团在PPP领域投资中的经验
    对企业而言,PPP模式是适应宏观经济形势、转变商业模式的重要途径。同时,PPP项目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业务前景:预计未来几年PPP项目的市场规模不会低于2万亿,尤其是对建筑企业而言,在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带动下的“一带一路”,高达6万亿美元的项目多以PPP模式实施。

    根据我们的经验,企业开展PPP业务应具有以下几个必备条件:第一,具有实施PPP项目的资金保障;第二,具有项目投资建设及营运管理的经验;第三,具备大项目施工总承包的能力;第四,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力。

    另外,由于PPP前几个发展阶段在人员、机构、经验、制度等方面存在短板,PPP项目存在签约率不高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第一,建立健全PPP项目的法律体系,确立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原则、范围、模式以及工作机制、投资融资、政府职能等内容。第二,提高项目的透明度开放度,大家对PPP项目能够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第三,促进资本市场的成熟,融资渠道要打通。第四,提高配套收入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第五,加大责任追究和执行力度。
    冯丽英
    (中国建设银行养老金业务部总经理、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筹备组负责人)
    和建生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健(财政部金融司巡视员)
借JIC投资沙龙的机会,我想讲四个个人观点:

第一,推广运用PPP模式是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也是公共服务领域制度完善和创新的需要。在目前经济新常态,寻找有效投资是关键问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两条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公共服务和公共投资。传统的公共服务主要依赖于政府投融资,但这种模式重投入轻产出、重建设轻运营,影响了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在此背景下,PPP模式成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政府投入方式的重大变革。公共部门获得了稳定的长期服务,私人部门获得可靠的长期收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

第二,关于PPP项目落地。最近关于PPP有很多报道题目是“兴趣多,落地少”。大家习惯了传统模式下项目的100%落地,但事实上PPP项目改变了政府一言九鼎的状态,有了投资者的外部约束,市场认可成为PPP项目落地的关键。所以说对PPP项目的落地我觉得要换一个角度,更多看质量,不是看数量。解决PPP落地问题不是财政部门发个文、从上到下就能解决的,而是从里到外,在项目层面做大量细致专业性的工作。

第三,如何改善PPP项目融资。PPP有股本融资和债务融资两个部分。从股本融资角度来说,单一组成结构很难承担大量PPP项目的实施,必须鼓励机构投资者进入这个领域,比如保险公司、养老金机构。PPP投资本身具有稳定收益抗通胀的特性,适合需要长期稳定适度回报的机构投资者。从债务融资角度,比如传统贷款公司基本靠抵押品、质押品、担保,公司负债率比较高、融资比较难。我们财政部出台PPP的合同指南的时候,贷款、质押品可以转移到新的投资者身上,通过这个手段控制贷款的风险。

第四,PPP长期发展的制度保障。看国外案例都是法律比较健全、政府行为较强。PPP如果在中国得到较好实施,也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特别是地方政府提高治理能力、增加PPP项目管理透明度。这些制度建设对于稳定社会资本、建立公众信心非常重要,财政部也在积极推动相应的工作。
焦小平(财政部PPP办公室副主任、PPP中心副主任)
积极规范推进PPP工作
今天我想谈四个问题:PPP的整体讲述;目前PPP模式的综合改革包括哪些方面;PPP是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手段;从财政部角度,如何建立规范透明的PPP市场。

PPP是一个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的手段。对稳增长而言,PPP的特质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稳增长高杠杆是PPP具备的。第二,风险可控,我们防止PPP成为变相融资平台。第三,PPP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可持续的。对调结构而言,主要体现在对经济结构、城乡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对惠民生而言,政府没钱可以办事,少花钱多办事,老百姓提前享受。对促改革而言,PPP之所以好在于只要开放就有活力,只有竞争才有效率。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统一规范的PPP市场。这主要包括制度建设、机构建设、示范项目三个层面。制度建设包括法律、政策、指南、合同、标准等诸多方面。机构能力建设方面,包括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财政部牵头,各部门分工协作、优化服务;成立PPP专门机构PPP中心;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的作用;提高社会资本责任意识。

PPP是新的现象、新的文化。一方面,PPP凝聚着法治文化和契约精神;另一方面,PPP是市场文化,市场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辅助型作用。从财政部而言,我们创造环境、确立标准、解决纠纷,我们不做运动员。PPP的发展需要三种合作——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政府之间的合作、政府和民众的合作。
刘永政(首创集团副总经理,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环保产业PPP投资模式的实践
在环保产业领域,PPP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因为环保项目本身具备PPP的项目适应性,具有公益性的一面。作为水务环境的企业,首创集团在国内和国际都做了诸多布局,也发现随着PPP模式的开展,以往投资拉动型的市场扩张方式可能逐渐衰弱,以技术、信息化、标准化、智力化能力为主导的运营管理能力将成为PPP项目能否持续、长久、稳定、有效运行下去的重要关键点。

同时依据我们的经验,环保领域的PPP项目还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第一,很多地方把PPP当做圈钱的方式,我们理解更重要是效率和机制,PPP方式解决的是政企关系、市场机制和效率问题。这种理解需要不断推进。第二,资金错配。资金错配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PPP项目往往前期投入很大、收益回报很低,如何进行合理的政府补贴?另一个是运营成本很难做到调价公示。第三,政府和企业间的互信问题。最第四,风险共担和责任承担。
冯丽英(中国建设银行养老金业务部总经理、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筹备组负责人)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中的养老金投资
养老金作为投资资产的属性两个方面:首先,高安全性。资金的保值增值是养老金资产的投资中的第一原则,与此同时它承受风险的能力相当低,极高安全性是养老金投资的第一特征。其次,养老金追求长期稳健的价值回报,秉持资金的持久性和安全性的投资而不是短期的市场投机。

PPP模式跟养老金的投资特点具有相同的契合度。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单纯的股票型债券资产投资资产配置很难规避宏观经济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利用基础设施投资与传统资产较低的相关性来平滑组合收益波动,成为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共识。目前国内养老金投资较少,但随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市场化运营以及职业年金的建立,规模增长迅速的养老金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也将快速增加,养老金与PPP合作模式发展空间巨大。

在今后的投资中,我们认为要加强三个方面的联系、合作与互动:第一个层面是国家层面,包括政策层面、机制体制建设方面的完善,以及政策宣导和投资者教育;第二个层面是地方政府层面,做到项目公开公平公正,以及公众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第三个是机构层面,选择专业专注、风险管理好的机构。
和建生(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葛洲坝集团在PPP领域投资中的经验
对企业而言,PPP模式是适应宏观经济形势、转变商业模式的重要途径。同时,PPP项目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业务前景:预计未来几年PPP项目的市场规模不会低于2万亿,尤其是对建筑企业而言,在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带动下的“一带一路”,高达6万亿美元的项目多以PPP模式实施。

根据我们的经验,企业开展PPP业务应具有以下几个必备条件:第一,具有实施PPP项目的资金保障;第二,具有项目投资建设及营运管理的经验;第三,具备大项目施工总承包的能力;第四,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力。

另外,由于PPP前几个发展阶段在人员、机构、经验、制度等方面存在短板,PPP项目存在签约率不高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第一,建立健全PPP项目的法律体系,确立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原则、范围、模式以及工作机制、投资融资、政府职能等内容。第二,提高项目的透明度开放度,大家对PPP项目能够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第三,促进资本市场的成熟,融资渠道要打通。第四,提高配套收入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第五,加大责任追究和执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