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韵(建投投资副总经理)2016年10月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在过去的15年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从宏观经济层面,中国经济在2010年发生了本质变化,人口红利和储蓄率在2011年达到最高峰以后开始快速下滑,新兴经济体快速增长的两大动力——劳动力和资本在中国已现疲态。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危机后,已经陷入将近十年的增长停滞期。
要逆转这一趋势,必须加快人力资本提升,进行技术和制度的创新。我们认为,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在企业微观层面,学习全球先进经验,实现人力资本、技术和管理制度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中国买家的New Age
随着中国的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的海外并购也在发生变化。5到10年前,中国的海外并购交易超过50%集中在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领域,而最近的两三年,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已经成为并购的主要目的,先进制造、消费等产业的海外并购交易已经占到了2015年并购总额的50%以上。2016年上半年,工业制造、消费品、汽车等行业的并购案数量占到了2/3,新行业的转移在加速进行。
同时,国内增长潜力已接近饱和,中国龙头企业自然将眼光投向具有先进技术、品牌市场容量大、法制健全的领先公司。十年前高高在上的偶像现在就在眼前,普遍心动不已。而发达国家的许多龙头公司,尽管拥有先进的管理系统、技术和品牌优势,但由于本地区经济下行、市场饱和,导致盈利水平不高、估值下降,对市场和资本有持续的需求,因此与中国企业之间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国有资本的投资逻辑
作为国有资本,我们希望能够抓住目前中国技术结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调整积极的趋势,以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为主线进行投资。我们专注于先进制造、消费服务、医疗、环保、文化传媒等四五个大的领域,整合全球资源和市场,力图成为中国核心关键产业的资源整合者,帮助中国企业创造价值。
在上述投资理念和实践下,过去两三年我们进行了一些海外并购的尝试,基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联合产业投资者进行海外并购,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达到互补共赢的局面。
第二种模式是绝对控股,我们作为主导者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产业资源。绝对控股模式的出发点在于,一方面将我们的财务交易和资源能力与本土企业的产业资源行对接,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参与公司管理公司治理,加速本土企业的国际化。
作为一个具有战略高度、长期眼光和市场导向的国有财务投资者,我们在交易的判断上,有相对理性和全面的考量,看重行业的战略价值、价格合理性、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和现金回报情况,基本不考虑单纯利用估值差异的市场对冲交易,在价格判断、债务融资、尽职调查方面具有良好的经验。
同时,我们支持中国企业家参与中国的投资财团,甚至通过与卖方的直接沟通,增加中国企业的可信度。许多在中国份额领先的企业,在海外投资者眼中知名度和体量尚有差距,而我们的参与通常可以解决问题,这更多是信誉的问题。
跨文化的投后管理如何进行?
跨国公司的治理充满了挑战,特别是对于缺乏海外运营经验的中国企业而言。许多中资企业一厢情愿地认为,保留管理层就可以高枕无忧地保持被收购标的运行稳定。然而,5个月的蜜月期过后,文化差异、战略执行、语言障碍、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博弈,都会让投后管理充满了挑战、矛盾和摩擦。
引入投资者,建立相对平衡多元化的董事会结构,增加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博弈的空间,会给公司带来好处。此外,经营层的管理机制,要平衡之前的股东规定、当地惯例和中方股东在战略、财务管控方面的要求,投资者作为更市场化的外力,也能敦促本土企业以更国际化、市场化的方式,管控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