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JIC Investment Forum
JIC投资沙龙第十一期 | 海外投资:全球视野与中国潜能
在“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国家相关利好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愿望非常强烈。普华永道和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联合发布的2016年《全球并购市场年度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增长了近3倍,达1340亿美元,超过前两年中企海外并购交易金额的总和。然而,海外并购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和风险暗流,并购过程中的法律、财务、政治、市场等风险及整合阶段产生的各种问题都成为持续困扰中企的难题。另一方面,全球经济正在经历深度调整,也使得中企出海之路更具挑战。

本次沙龙为2016“与世界对话”凤凰国际论坛分论坛,聚焦于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浪潮,旨在探讨中国资本海外布局中的全球视野与中国潜能,为中国资本的海外投资探寻最佳路径,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近300位观众与媒体与会论道,共同探讨中企海外投资中的机遇与风险。
Event Live
活动现场实况
Viewpoints
嘉宾观点
  • 顾建国(中国建投集团常务副总裁)2016年10月
    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持续升温,中国资本成为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核心动能,海外投资也逐步成为中国企业寻求优质标的资产、引进全球先进资源、科学规划资产配置、探索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核心渠道。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热潮,是在国家顶层战略指引下,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战略进程。同时,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世界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境外优质资产的估值变动为中国企业投资布局提供了黄金窗口。
    在政府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中国资本频频出海,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与产业的发展趋势。但同时,跨境投资中的复杂风险因素也在考验着每一个企业的投资哲学。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背景下,如何以全球前端视野,挖掘中国潜能,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的关键命题。
    中国建投作为一家国有综合性投资集团,遵循助推中国产业提质发展,追求长期稳健投资回报的投资理念,聚焦于利用全球资源,推动技术进步,把握变革动力,促进产业发展的投资主题。
    目前,中国建投已在全球多个主要经济区域,在高端制造、大消费等核心产业完成了多项跨境并购。未来,中国建投将通过收购海外市场拥有龙头地位、掌握先进技术的优秀公司,引进全球领先的关键技术,推动中国相关产业和民族企业的技术进步与升级发展。
    霍建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
    当前海外投资最主要的问题是风险,我们驾驭国际投资环境与跨国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仍然有待提高。现在很多企业,见着机会就往外冲,不做前期分析就敢大胆拍板,投资项目鱼龙混杂,海外投资不是这样玩的。所以,企业如何从项目中选出适合自己的投资领域非常关键,是需要眼光、需要全球视野的。
    因此,企业要深入了解和把握国际市场的行情和当下市场的变化。另外,美国华尔街操纵市场的能力是很强的,盯住华尔街、盯住金融市场、盯住投资风险,才能看得更清楚。
    此外,也要注意内部,最大的内部风险是用人风险。对现代企业而言,内部整合、人力资源配置是第一步,但这一步的难度又需要很高的水平,所以企业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
    中国势必要在国际的投资规则上扮演主角,所以中国在G20上一再表示,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但是,全球治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大国之间的协商,而中国又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我们如何完成与大国之间的协商,来达成在全球治理的基本共识?我想,中国会先在一些空白点上发力,发挥我们的作用和影响力。
    我们清楚地知道,参与全球治理不是要打掉这一切,不是推倒了重来。习主席一再表示,我们不是要建自己的后花园,而是想建一个世界的百花园。所以,全球治理绝不是说,在某一时间点上由谁主导,而是需要不断在每一件事上成功表现,积累基础和影响力。全球各国对我们的认可和信任,才能构成我们的影响力和主导力。
    我国正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要培育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现在是践行的过程,所以,企业在当中要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适应国际市场的形势变化,不断地提高驾驭复杂国际投资环境的能力和水平。
    Timothy Stratford(前任美国驻华贸易代表)
    中国对美投资的机遇与挑战的话题,非常令人兴奋。我坚信,中国对美投资可以极大造福投资者,同时反过来,美国对华投资也是互利的。
    中国的投资方应看到主要的六个方面,以确保他们在美国的投资能够成功——
    首先,要了解美国的国家安全情况;第二点就是要了解美国的法律规则;第三点要增大透明度以及在遵守法律方面的规范;第四点要了解其他的海外投资额会如何影响你的在美投资;第五点是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当地社会的联系;第六点是要发展出一些机制来管理。
    目前出现的风险在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越来越大,全球各国都出现了这样的趋势。例如,我们两个总统候选人都提到了,要增收40%的出口关税,以解决美国人民对经济增长与就业贸易的担忧。但从长期来看,双边的贸易投资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我们双边贸易协定的组成部分。
    顾建国
    (中国建投集团常务副总裁)2016年10月
    霍建国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
    Timothy Stratford
    (前任美国驻华贸易代表)
  • 张欣韵(建投投资副总经理)2016年10月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在过去的15年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从宏观经济层面,中国经济在2010年发生了本质变化,人口红利和储蓄率在2011年达到最高峰以后开始快速下滑,新兴经济体快速增长的两大动力——劳动力和资本在中国已现疲态。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危机后,已经陷入将近十年的增长停滞期。
    要逆转这一趋势,必须加快人力资本提升,进行技术和制度的创新。我们认为,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在企业微观层面,学习全球先进经验,实现人力资本、技术和管理制度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中国买家的New Age

    随着中国的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的海外并购也在发生变化。5到10年前,中国的海外并购交易超过50%集中在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领域,而最近的两三年,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已经成为并购的主要目的,先进制造、消费等产业的海外并购交易已经占到了2015年并购总额的50%以上。2016年上半年,工业制造、消费品、汽车等行业的并购案数量占到了2/3,新行业的转移在加速进行。
    同时,国内增长潜力已接近饱和,中国龙头企业自然将眼光投向具有先进技术、品牌市场容量大、法制健全的领先公司。十年前高高在上的偶像现在就在眼前,普遍心动不已。而发达国家的许多龙头公司,尽管拥有先进的管理系统、技术和品牌优势,但由于本地区经济下行、市场饱和,导致盈利水平不高、估值下降,对市场和资本有持续的需求,因此与中国企业之间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国有资本的投资逻辑

    作为国有资本,我们希望能够抓住目前中国技术结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调整积极的趋势,以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为主线进行投资。我们专注于先进制造、消费服务、医疗、环保、文化传媒等四五个大的领域,整合全球资源和市场,力图成为中国核心关键产业的资源整合者,帮助中国企业创造价值。
    在上述投资理念和实践下,过去两三年我们进行了一些海外并购的尝试,基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联合产业投资者进行海外并购,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达到互补共赢的局面。
    第二种模式是绝对控股,我们作为主导者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产业资源。绝对控股模式的出发点在于,一方面将我们的财务交易和资源能力与本土企业的产业资源行对接,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参与公司管理公司治理,加速本土企业的国际化。
    作为一个具有战略高度、长期眼光和市场导向的国有财务投资者,我们在交易的判断上,有相对理性和全面的考量,看重行业的战略价值、价格合理性、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和现金回报情况,基本不考虑单纯利用估值差异的市场对冲交易,在价格判断、债务融资、尽职调查方面具有良好的经验。
    同时,我们支持中国企业家参与中国的投资财团,甚至通过与卖方的直接沟通,增加中国企业的可信度。许多在中国份额领先的企业,在海外投资者眼中知名度和体量尚有差距,而我们的参与通常可以解决问题,这更多是信誉的问题。
    跨文化的投后管理如何进行?

    跨国公司的治理充满了挑战,特别是对于缺乏海外运营经验的中国企业而言。许多中资企业一厢情愿地认为,保留管理层就可以高枕无忧地保持被收购标的运行稳定。然而,5个月的蜜月期过后,文化差异、战略执行、语言障碍、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博弈,都会让投后管理充满了挑战、矛盾和摩擦。
    引入投资者,建立相对平衡多元化的董事会结构,增加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博弈的空间,会给公司带来好处。此外,经营层的管理机制,要平衡之前的股东规定、当地惯例和中方股东在战略、财务管控方面的要求,投资者作为更市场化的外力,也能敦促本土企业以更国际化、市场化的方式,管控好公司。
    单学(建投华科首席投资官、建投资本董事长)2016年10月
    我们作为一个私募股权机构,能够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对实业公司而言,能力和精力聚焦在研发、制造、销售等领域,尽管对海外优质资产充满战略上的兴趣,但对并购操作缺乏相关经验。虽然可以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提供辅助性支持,但他们往往不能真正抓住企业最核心的需求。在这方面,私募资本能提供更多的帮助。
    第一,基金相对于战略投资人更为中立,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被收购方的防御心理。从以前接触的项目来看,我们这样一个以金融财务为背景的并购基金作为海外投资主体,和被并购企业以及出售企业的母公司之间没有技术冲突,在收购过程中更容易被接受。
    第二,审批环节相对简单。在大规模并购中,审批是一个关键的不确定因素,影响最终交易的完成。尤其是国有企业,涉及的审批机构更多,审查时间也更长。在这方面,基金本身具有一定优势,如果上市公司参与基金设立、认购一定比例份额,往往只需通过相关交易所预先披露和公告。
    在这一点上,中国建投在国际上有多次海外并购和投资的案例,尤其是在美国、欧洲的审批机构建立了比较好的口碑和信誉。我们虽然是央企,但无论在高科技还是制造领域的大型项目,都获得了欧美主流审批机构的认可。这正是金融和产业结合带来的优势。
    第三,私募资本具备并购整合的实力和资源,能提供给并购者充分有效的融资和管理服务。产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定会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成长和扩张;而资本同样需要与产业的深度绑定和协同,才能够将资金的优势持续扩大。
    现在中国海外并购体量增长很快,但以第二大经济体的规模而言,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中国建投作为拥有多年国内外投资经验的企业,具备足够高的产业高度和实业情怀,具有强大的金融背景和一定的实业运作能力,期待与中国产业资本一起携手,通过国际化的投资和并购,为中国实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能力、资源和价值。
    张欣韵
    (建投投资副总经理)2016年10月
    单学
    (建投华科首席投资官、建投资本董事长)2016年10月
顾建国(中国建投集团常务副总裁)2016年10月
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持续升温,中国资本成为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核心动能,海外投资也逐步成为中国企业寻求优质标的资产、引进全球先进资源、科学规划资产配置、探索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核心渠道。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热潮,是在国家顶层战略指引下,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战略进程。同时,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世界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境外优质资产的估值变动为中国企业投资布局提供了黄金窗口。
在政府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中国资本频频出海,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与产业的发展趋势。但同时,跨境投资中的复杂风险因素也在考验着每一个企业的投资哲学。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背景下,如何以全球前端视野,挖掘中国潜能,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的关键命题。
中国建投作为一家国有综合性投资集团,遵循助推中国产业提质发展,追求长期稳健投资回报的投资理念,聚焦于利用全球资源,推动技术进步,把握变革动力,促进产业发展的投资主题。
目前,中国建投已在全球多个主要经济区域,在高端制造、大消费等核心产业完成了多项跨境并购。未来,中国建投将通过收购海外市场拥有龙头地位、掌握先进技术的优秀公司,引进全球领先的关键技术,推动中国相关产业和民族企业的技术进步与升级发展。
霍建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
当前海外投资最主要的问题是风险,我们驾驭国际投资环境与跨国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仍然有待提高。现在很多企业,见着机会就往外冲,不做前期分析就敢大胆拍板,投资项目鱼龙混杂,海外投资不是这样玩的。所以,企业如何从项目中选出适合自己的投资领域非常关键,是需要眼光、需要全球视野的。
因此,企业要深入了解和把握国际市场的行情和当下市场的变化。另外,美国华尔街操纵市场的能力是很强的,盯住华尔街、盯住金融市场、盯住投资风险,才能看得更清楚。
此外,也要注意内部,最大的内部风险是用人风险。对现代企业而言,内部整合、人力资源配置是第一步,但这一步的难度又需要很高的水平,所以企业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
中国势必要在国际的投资规则上扮演主角,所以中国在G20上一再表示,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但是,全球治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大国之间的协商,而中国又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我们如何完成与大国之间的协商,来达成在全球治理的基本共识?我想,中国会先在一些空白点上发力,发挥我们的作用和影响力。
我们清楚地知道,参与全球治理不是要打掉这一切,不是推倒了重来。习主席一再表示,我们不是要建自己的后花园,而是想建一个世界的百花园。所以,全球治理绝不是说,在某一时间点上由谁主导,而是需要不断在每一件事上成功表现,积累基础和影响力。全球各国对我们的认可和信任,才能构成我们的影响力和主导力。
我国正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要培育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现在是践行的过程,所以,企业在当中要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适应国际市场的形势变化,不断地提高驾驭复杂国际投资环境的能力和水平。
Timothy Stratford(前任美国驻华贸易代表)
中国对美投资的机遇与挑战的话题,非常令人兴奋。我坚信,中国对美投资可以极大造福投资者,同时反过来,美国对华投资也是互利的。
中国的投资方应看到主要的六个方面,以确保他们在美国的投资能够成功——
首先,要了解美国的国家安全情况;第二点就是要了解美国的法律规则;第三点要增大透明度以及在遵守法律方面的规范;第四点要了解其他的海外投资额会如何影响你的在美投资;第五点是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当地社会的联系;第六点是要发展出一些机制来管理。
目前出现的风险在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越来越大,全球各国都出现了这样的趋势。例如,我们两个总统候选人都提到了,要增收40%的出口关税,以解决美国人民对经济增长与就业贸易的担忧。但从长期来看,双边的贸易投资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我们双边贸易协定的组成部分。
张欣韵(建投投资副总经理)2016年10月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在过去的15年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从宏观经济层面,中国经济在2010年发生了本质变化,人口红利和储蓄率在2011年达到最高峰以后开始快速下滑,新兴经济体快速增长的两大动力——劳动力和资本在中国已现疲态。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危机后,已经陷入将近十年的增长停滞期。
要逆转这一趋势,必须加快人力资本提升,进行技术和制度的创新。我们认为,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在企业微观层面,学习全球先进经验,实现人力资本、技术和管理制度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中国买家的New Age

随着中国的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的海外并购也在发生变化。5到10年前,中国的海外并购交易超过50%集中在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领域,而最近的两三年,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已经成为并购的主要目的,先进制造、消费等产业的海外并购交易已经占到了2015年并购总额的50%以上。2016年上半年,工业制造、消费品、汽车等行业的并购案数量占到了2/3,新行业的转移在加速进行。
同时,国内增长潜力已接近饱和,中国龙头企业自然将眼光投向具有先进技术、品牌市场容量大、法制健全的领先公司。十年前高高在上的偶像现在就在眼前,普遍心动不已。而发达国家的许多龙头公司,尽管拥有先进的管理系统、技术和品牌优势,但由于本地区经济下行、市场饱和,导致盈利水平不高、估值下降,对市场和资本有持续的需求,因此与中国企业之间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国有资本的投资逻辑

作为国有资本,我们希望能够抓住目前中国技术结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调整积极的趋势,以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为主线进行投资。我们专注于先进制造、消费服务、医疗、环保、文化传媒等四五个大的领域,整合全球资源和市场,力图成为中国核心关键产业的资源整合者,帮助中国企业创造价值。
在上述投资理念和实践下,过去两三年我们进行了一些海外并购的尝试,基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联合产业投资者进行海外并购,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达到互补共赢的局面。
第二种模式是绝对控股,我们作为主导者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产业资源。绝对控股模式的出发点在于,一方面将我们的财务交易和资源能力与本土企业的产业资源行对接,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参与公司管理公司治理,加速本土企业的国际化。
作为一个具有战略高度、长期眼光和市场导向的国有财务投资者,我们在交易的判断上,有相对理性和全面的考量,看重行业的战略价值、价格合理性、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和现金回报情况,基本不考虑单纯利用估值差异的市场对冲交易,在价格判断、债务融资、尽职调查方面具有良好的经验。
同时,我们支持中国企业家参与中国的投资财团,甚至通过与卖方的直接沟通,增加中国企业的可信度。许多在中国份额领先的企业,在海外投资者眼中知名度和体量尚有差距,而我们的参与通常可以解决问题,这更多是信誉的问题。
跨文化的投后管理如何进行?

跨国公司的治理充满了挑战,特别是对于缺乏海外运营经验的中国企业而言。许多中资企业一厢情愿地认为,保留管理层就可以高枕无忧地保持被收购标的运行稳定。然而,5个月的蜜月期过后,文化差异、战略执行、语言障碍、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博弈,都会让投后管理充满了挑战、矛盾和摩擦。
引入投资者,建立相对平衡多元化的董事会结构,增加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博弈的空间,会给公司带来好处。此外,经营层的管理机制,要平衡之前的股东规定、当地惯例和中方股东在战略、财务管控方面的要求,投资者作为更市场化的外力,也能敦促本土企业以更国际化、市场化的方式,管控好公司。
单学(建投华科首席投资官、建投资本董事长)2016年10月
我们作为一个私募股权机构,能够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对实业公司而言,能力和精力聚焦在研发、制造、销售等领域,尽管对海外优质资产充满战略上的兴趣,但对并购操作缺乏相关经验。虽然可以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提供辅助性支持,但他们往往不能真正抓住企业最核心的需求。在这方面,私募资本能提供更多的帮助。
第一,基金相对于战略投资人更为中立,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被收购方的防御心理。从以前接触的项目来看,我们这样一个以金融财务为背景的并购基金作为海外投资主体,和被并购企业以及出售企业的母公司之间没有技术冲突,在收购过程中更容易被接受。
第二,审批环节相对简单。在大规模并购中,审批是一个关键的不确定因素,影响最终交易的完成。尤其是国有企业,涉及的审批机构更多,审查时间也更长。在这方面,基金本身具有一定优势,如果上市公司参与基金设立、认购一定比例份额,往往只需通过相关交易所预先披露和公告。
在这一点上,中国建投在国际上有多次海外并购和投资的案例,尤其是在美国、欧洲的审批机构建立了比较好的口碑和信誉。我们虽然是央企,但无论在高科技还是制造领域的大型项目,都获得了欧美主流审批机构的认可。这正是金融和产业结合带来的优势。
第三,私募资本具备并购整合的实力和资源,能提供给并购者充分有效的融资和管理服务。产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定会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成长和扩张;而资本同样需要与产业的深度绑定和协同,才能够将资金的优势持续扩大。
现在中国海外并购体量增长很快,但以第二大经济体的规模而言,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中国建投作为拥有多年国内外投资经验的企业,具备足够高的产业高度和实业情怀,具有强大的金融背景和一定的实业运作能力,期待与中国产业资本一起携手,通过国际化的投资和并购,为中国实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能力、资源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