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国泰基金周向勇:公募基金20年,发挥公募基金在养老投资中的优势
2018-11-14 财新周刊

导语: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经济发展受惠于人口红利。未来,我们将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考验,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也将会遇到诸多挑战。但是,如果说一些行业或得到新的发展机遇,养老投资便是其中之一。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2018年3月,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养老目标基金成为推动养老体系第三支柱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养老投资元年由此开启。

       2018年,恰逢中国公募基金行业20周年。伴随中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实现了从0到13万亿元的突破,20年来,国泰基金和中国基金业一起共同发展,已发展成为能够提供齐全产品线,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需求的综合性、多元化的大型资产管理公司。

       作为国内首批规范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受益于实力强大的投研团队和严格的风控管理,截至2018年上半年,国泰基金各类资产管理规模2598亿元,累计为持有人分红约386亿元。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基金业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向勇梳理20年来公募基金的发展历程,对未来前景提出了展望。在周向勇看来,在国泰基金未来发展的“蓝图”中,服务养老投资、开发养老产品,将是核心业务之一,养老金投资业务对于国泰基金而言,是公司立足于长远发展布局的重点业务,而不是短期逐利行为。近日,国泰民安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顺利获批,国泰基金用实际行动践行公募基金承载养老第三支柱投资的专业使命。

       公募基金20年巨变 贴近投资者需求的公司会更有竞争力

       据介绍,1998年3月27日,20亿南方开元基金和20亿国泰金泰基金同时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的证券投资基金正式成立,也标志着中国有了真正意义的专业机构投资者。2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财富急剧增加以及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公募基金也实现了从行业制度到基金产品的全面规范与升级。

       周向勇认为,20年的历程,一方面是行业制度的不断规范发展。公募基金从最开始就秉承着“受人所托、代客理财”的理念,是行业内最透明、最规范的金融机构,各项制度、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对公募基金行业规范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比如1997年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首次制定颁布的规范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的行为法规,为行业规范运作奠定了法律基础。2003年,《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发布,再度明确了公募基金的法律地位。2013年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已经将公募基金机构管理、投资运作、资产托管、信息披露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化的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加完善地保护了持有人的利益。

       另一方面,20年的行业发展中,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周向勇认为,公募基金产品线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也顺应时代发展,摒弃不符合市场和监管思路的产品。回顾中国基金业的20年,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LOF基金、ETF基金、公募FOF基金以及养老目标基金等等,不断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线,显示出了行业的敏锐、创新与精进。

       在基金销售层面,周向勇表示,近几年销售渠道最大的变化就是互联网平台的兴起,包括基金公司自身的互联网平台,以及第三方平台,基金销售在形式上出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服务方式也有更多创新。

       周向勇认为,公募基金本身就是面向大众、致力于普惠金融的一种理财工具,互联网渠道的特点与受众群体其实是匹配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用户体验,比传统渠道更方便,门槛更低;其次是投资者教育,能更及时、更细化地对不同投资者传递相关信息,特别是针对新用户。“过去跑马圈地式的销售方式将逐渐弱化,未来一些更创新、更灵活、更加贴近投资者变化中的需求的基金公司会更有竞争力”,周向勇补充道。

       养老投资:政策驱动、市场先行

       2018年年中以来,企业对明年社保缴费负担大幅提升的担忧日盛,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近期公布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自2019年1月1日开始。一边是推升企业成本的担忧,另一边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不断扩大的养老金缺口,二者如何权衡?

       周向勇认为,正因为养老改革迫在眉睫,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包括使用国有资本充实社保资金;实现基本养老资金跨区域调配等。同时,中国基金业协会也提出了“构建养老三大支柱”的目标,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预期,未来第一支柱的养老替代率在30%左右,第二支柱不到10%,第三支柱替代率目标为30%,发展个人养老任重而道远。

       近期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两份通知,明确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受托投资的养老基金和管理的社保基金有关投资业务的税收政策。在周向勇看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对养老金投资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能部分缓解这一压力;另一方面出于安全性要求,社保基金或基本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压力较大,税收减免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保基金和养老金的投资收益。与此同时,未来养老目标基金也有可能会享受税收优惠,从而有益于养老目标基金的进一步发展。

       日前,养老目标基金正式获批,拉开了公募养老全新的历史阶段。养老投资天然具有投资期限长、对短期流动性要求不高的属性,适合长期投资,并相对规避短期市场波动风险。因此,在各类养老投资工具中,养老目标基金是一种非常符合养老需求的投资品种。据悉,国泰民安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也在获批之列。

       公募基金日益青睐养老投资

       事实上,当今世界,不只有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压力。面对日益增大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多国政府已着手推动养老金市场化运作、构建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这些做法对中国破解养老难题具有借鉴意义。周向勇列举了其他国家养老金发展的成功案例。以美国为例,1996年,美国养老目标基金诞生,开始平稳发展,市场逐渐扩大;2006年,在养老金改革法中被指定为合格默认投资产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走进千家万户;截至2017年底,仅诞生20余年的美国养老目标基金总规模就超过1.5万亿美元。

       周向勇总结道:“从多个国家的养老金投资经验中可以发现,养老金市场化运作不仅要注重投资的长期性和资产配置的稳健性,也要适当考虑投资回报率,避免出现资产缩水”。

       在周向勇看来,养老目标基金以追求养老投资的稳健增值为目标,鼓励投资人长期持有,由基金经理人采用成熟的资产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资组合和市场波动的风险。

       事实上养老目标基金的类型很多样,主要包括目标日期基金和目标风险基金两大类,前者按照投资者退休年龄动态调整资产配置比例,来适应投资者在不同阶段的风险承受能力,距离退休日越近,权益类资产占比越低;后者以恒定的资产组合风险来精确匹配不同的风险偏好,主要分为激进型、稳健型、保守型。此次获批的国泰民安就是目标日期基金,是公募基金为养老金市场开发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健忘”的投资者“自动”调整资产配置。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万得全A指数过去15年年化收益9.38%,中债财富指数年化收益3.81%,通过调整权益、固收资产的比例,能得到收益、波动性不同的产品,从而匹配不同的投资者。

       未来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而缴费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抚养比即领取养老金人数与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数之比逐渐提高。周向勇也对当下的年轻人提出了自己的投资建议“对年轻人来说,尽早开始养老规划很重要。”除去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下降等外界因素,退休后稳定收入来源的大幅减少,医疗、保健费用增加带来的支出压力,使得养老金积累的迫切性不言而喻,但是年轻人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长期投资带来的复利。

       养老金投资时间跨度大,面对的不确定性就较多,那么公募基金过去在养老保险投资体系中的经验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可以预见,国内市场环境也已经基本具备符合养老目的、资产保值增值的投资土壤,养老投资将越来越成为公募基金的重要舞台。

 

Related reading
相关阅读